[南丹县]改革转型添活力 “农业稳县”谱新章

——“十二五”成就系列报道之农业篇

  “十二五”以来,南丹县以“农业稳县”战略为基础,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显著改善,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亮点频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该县农业总产值达18.1亿元,是2010年的1.67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785元,年均增长率达10.82%。

  南丹县因地制宜,力促产业发展。仅2015年,该县就种植糖料蔗1.5万亩,其中,砍伐进厂原料蔗7.9万吨;种植蔬菜达10.04万亩,建立蔬菜基地503亩;完成烟叶种植1.9万亩,种桑面积达1.32万亩。农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钱粮双增”的目标。

  为巩固农业生产基础,该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十二五”期间,该县共筹措资金6亿多元,实施土地整理、水利设施、交通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村级水泥道路全畅通,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目标。

  “技术员来到我们果园,手把手地教我们该怎么施肥。猕猴桃树如今都挂满了果子。”近日,该县城关镇四山村的种养大户唐荣鹏笑着说。该县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抓手,在全县138个涉农行政村派出了110个产业指导员。2011年以来,利用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用户达19.21万人,发布各类供求信息950条,组织11支农技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屯开展宣讲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1270次,培训农民9317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32万份,以科技引领农业发展。

  该县紧紧抓住自治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以巴平米种植基地为核心,引领特色农业向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目前,已建成“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规模达3500亩,以发展生态稻米、红阳猕猴桃、休闲观光农业等三大产业为主,建设有机富硒农业样板园、绿色稻米展示园、特色产业引导园、观光农业体验园等4个产业园。2015年,核心区生态巴平米平均亩产575.7公斤,总产量达1899.81吨,总产值达835.9万元,受益群众872户3659人。

  注重质量提升,打造优质品牌。“十二五”以来,“丹泉”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人民政府认证。该县还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致力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鼓励农村产权土地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支持农民以生产要素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入股分红、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拓宽南丹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

  “来到这里,既能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农家菜也很合胃口。”游客王女士来到芒场镇巴平村观光旅游时感叹道。近年来,该县依托生态农业、特色山水,结合民俗风情、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该县探索创新的“新农村建设+民族风情+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家乐”“自然风光+特色农业”等模式亮点纷呈,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