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拼搏发展铸辉煌 龚州大地谱华章

  龚州新貌。 蒙 海/摄  

  平南县委书记潘汉胜(左二)到大成工业园调研。 曾国阳/摄  

  平南县代县长蓝胜(前左一)到大玉余甘果公司调研。 杨光华/摄  

  平南镇西村黄屋屯新农村。 吴爱玲/摄  

  平南跨进高铁时代。 蒙海/摄  

  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莫新雄/摄  

  生态园醉月湖俯览。 陈汝军/摄  

  平南县工业园区一瞥。 莫新雄/摄  

  平南桑蚕茧丝生产基地。 莫新雄/摄 

  平南鹏山日出。 梁君荣/摄

 

  平南县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黄金水道上游,毗邻粤港澳大珠三角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结合部;是大西南向东出海的便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平南县古称龚州,设县已有1650多年历史。面积2988平方公里,辖3乡18镇288个行政村(社区),人口150多万。是中国诗词文化之乡、中国牛歌戏之乡、中国诗词文化传承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20年风雨历程,20年艰苦拼搏,20年春华秋实。平南人用辛勤的劳动和非凡的智慧谱写绚丽多彩的时代新篇章。

  地级贵港市成立20年,是平南发展史上最为强劲的20年,是平南经济增长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为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20年。一个新型现代化江滨城市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年来,平南县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6的27.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1.27亿元,增长了7.6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365元增加到2015年的1.4002万元,增长了5.9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96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0.4亿元,增长11.8倍。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601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由1996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67亿元,增长了9.2倍。

  2000年平南出现第一家自营出口企业,年出口额1.97万美元,到2015年全县对外贸易经营企业的数量达31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785.8万美元。2004年平南县荣获“全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称号,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年来,平南工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2家,工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4.44亿元增加到2015年69.74亿元,增长17.7倍;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工业税收对全县税收的贡献率达44.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安泰公司获认定为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实现了该县高新科技企业零的突破;建设了全区县级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南县扬洋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县工业园区建设“从零起步”,到2015年形成临江产业园、丹竹建材园、大成工业园、武林港现代物流园、平南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重点的“一江五园”布局。相继引进华润(平南)水泥、中丝茧丝绸、武林港、雄森生物科技、华洋纳米碳酸钙、华新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PPP合作建设等项目共965个,合同投资额692亿元,年均增长7.5%;利用县外资金446亿元,年均增长34.6%;2009年以来连续4年荣获“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称号。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经过多年的发展,平南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集群产业。基本形成了优质粮、畜牧、蔬菜、木薯、水果、林业等六大主导集群产业,花卉、水产、茶叶、中药材、香料、桑蚕等六大区域性集群产业;到2015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建立基地数595个,基地面积达85.8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96年的24.3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9.5亿元,增长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66元,是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5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1996年“零”起步,到2015年分别达到54家、500家、254家;2008年以来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奖(畜禽产业)”称号,石硖龙眼、墨底龟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平南县戴史东、梁天银、梁富斌荣获2012年度“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江滨城市初现雏形

  平南县提出了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现代江滨城市的思路,先后建设月亮湾城市花园、东湖时代广场、中央商务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城东新城、江南新城、高铁新城、港口新城、体育新城和龙祥区,城区面积由1996年的12.07平方公里扩大到2015年的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40万人增加到51万人,城镇化率由35.69%提高到43.9%。建成长5.86公里的西江北岸路堤园结合的防洪堤;建成占地1000多亩的龚州生态公园一期并向群众开放,龚州生态园被评为3A旅游景区,实现了平南旅游3A级景区“零突破”;连续荣获第七、第八、第九届自治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荣获自治区“清洁乡村”工作考评一类县评级。

  随着南广高铁开通运营,平南跨进高铁时代:平南与南宁形成1.5小时经济圈,与广州形成2小时经济圈。全县公路总里程从1996年的42.23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92.72公里,贵梧高速开通,平南至容县、平南至武宣、平南至金秀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全县288个行政村(社区)硬化道路实现“村村通”。与1996年相比,2015年全县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104万吨,年均增长23.36%;完成公路货运量3326万吨,年均增长14.64%。“水-公-铁”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昔日的交通边缘向综合性交通枢纽前沿转变。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平南县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分好“民生蛋糕”,财政“蛋糕”的分配不断优化。

  向民生领域倾斜,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新建县特殊教育学校、月亮湾小学、龚州中学、江南幼儿园、东湖小学、东湖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幼儿园。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7.58%,参合农民累计获得补偿595万人次;获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

  积极打造“七彩龚州”文化品牌,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2015年全县参保人数达41.8万人,60周岁以上发放待遇率100%。安居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至2015年全县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住房1.135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2928万户。“十二五”期间,全县8.5万人实现脱贫,“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