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三入改革”成精准扶贫“新引擎”

资源入资产 资金入股金 农民入股东

  本网武宣讯  (通讯员/陈德仁 王丽莉报道)“为了推进农民脱贫致富,我们主要是激活那些‘沉睡’的田地和林地,让村民荷包鼓起来。”通挽镇江龙村委主任韦付念说。

  2015年,碧水湾生态农业、鲜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硕丰家庭农场、茂谷柑种植大户黄文军等公司和能人先后驻村。韦付念谈起土地入股时说:“村民每亩每年可获得租金1000元,公司一次性租赁600亩种圣女果、哈密瓜、火龙果等特色新品种。全村收入735万元,人均增收6200元。”

  “农村发展难、农民脱贫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分散、资金缺乏,大部分人不适应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需要。”东乡镇副镇长唐湘景体会颇深。

  成立合作社是集拢有限资金的一条途径。在东乡镇长塘村,12个“身份各异”的农民享受到股东的快乐。在别人眼里等着领国家各种补助过日子的“残疾人”和“贫困户”现在不再为钱的事焦头烂额。“资金入股金”的模式令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收入稳定的“地主”。

  “资金入股的方式给农户和合作社都带来了好处。”陈文业说:“我出4万元,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半年收回成本,剩下的收入就是按股份分钱了。”

  覃家胜,一个因股骨头坏死的残疾人贫困户,经发动也成了股东之一:“在别人眼里我是矮一截,可我现在的股份每个月都有分成。”

  龙殿竹鼠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能够发展起来,全靠政府推行的“产业脱贫”资金入股政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农户拿钱入股实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按股份分配所收得的钱。12个股东中4人是残疾人,其中8个是贫困户。现在基地养殖竹鼠1400多只,年收入20多万元。

  东乡镇古列村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子,武宣县东胜食用菌公司经理陈琦东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让农户用劳力入股,既能降低风险,又可以增加收入。”

  落户在古列这个贫困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已发展到860亩,能不能利用果棚下荫凉的空间种植灵芝、茯苓等中药材,搞立体种植?陈琦东把自己培育的12万包菌种发放给贫困农户自由接股管护,收获时公司统一价格旱涝保收,按股份分成给农户。“我们缺钱,可房前屋后有大片的杂木林,有多年不用的烂瓦房,公司有几百亩百香果。我们出劳力,平时给公司的木耳等食用菌淋淋水,半年时间不到每人就获得5000元。”贫困户朱冬梅数着刚到手的人工费十分开心。

  现在,资源入资产、资金入股金、农民入股东“三入改革”正成为武宣精准扶贫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