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十二五”以来,德保县围绕“特色农业县”做文章,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使农业基础更牢,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农村经济实现提质增量。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5亿元,是2010年10.29亿元的1.61倍,年均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6159元,是2010年3363元的1.83倍,年均增长12.9%,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稳定增长,实现“钱粮双增”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十二五”期间,德保突出打好烤烟、甘蔗、水果、蔬菜、田七种植和林下养殖“六大会战”,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势头。5年来,种植水果总面积15.18万亩,年均总产值超1亿元;累计种植烤烟13.82万亩,年均总产值0.45亿元;累计种植蔬菜79.66万亩,累计种植甘蔗34.55万亩;累计出栏肉鸡5429万羽,种植中草药8617.7亩,桑树种植面积4000亩。为巩固农业生产基础,该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标准化”。“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8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座,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硬化130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45万亩;中小河流治理工程7处,建成防洪河堤20.4公里,抗旱应急工程5处及抗旱应急备用井25口,解决10.44万人干旱应急用水及5820亩农田应急灌溉用水问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气象预警大喇叭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优化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示范园让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隆桑镇示下村种植大户卢元杰兴奋地说。2015年,他承包了130亩地,按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栽菜种瓜。西葫芦长势喜人,价格稳定,每亩获利1200多元,仅是西葫芦就年创收15万元。
“十二五”期间,德保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紧紧围绕烤烟、甘蔗、水果等主导产业,加强指导,积极培养树立典型大户,引导承包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3.2万亩。目前,烤烟、甘蔗、脐橙、山楂、桑蚕、茶叶、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鉴河流域“德保脐橙”经济带、山区乡镇大果山楂基地、林下养殖产区逐步成型。百乐德现代农业产业及生态旅游开发示范园区完成征地2100亩,种植柑桔类水果1700亩。同时,该县以“农”促“游”、以“游”富“农”,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该县着力将小西湖景区打造成以湖泊山水生态旅游、乡村农家乐和养生度假旅游为特色,集生态观光、风景游览、营地休闲、农家乐、养生避暑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点,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种植向日葵、格桑花、油菜花等季节性花卉,引来游客如织,被自治区旅游局批准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实现旅游兴旺、农民增收。
科技支撑创优农业品牌
“技术指导员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技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1月29日,在燕峒乡燕峒村太平屯片区烟田现场观摩烟苗剪叶、练苗、大田平衡施肥、起垄现场后,敬德镇烤烟种植合作社代表兴奋地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期间德保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实施“优果工程”、打造甘蔗高产示范基地,建立林下养鸡,脐橙种植、烤烟种植、茶叶种植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远程教育、现场培训、讲习所等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开展技术培训837场(次),培训农民7.46万人。
此外,该县农产品品牌化、信息化态势明显。 “德保脐橙”顺利通过国家质监总局形式审查,“德保矮马”成功列为自治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3年,德保矮马荣获“中央电视台十大魅力农产品”称号,都安乡果满坡果场荣获“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如今,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德保脐橙”开启了“触网销售模式”,金湾湾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运营,为宣传推介德保的特色农产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