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阳春三月,走进大新县境内,弥目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漫步县城街头,绿树成荫,青环翠绕,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道路两旁绿草入茵、百花竞放。广场上、江滨路边,晨练的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或翩翩起舞,或悠闲散步……

  近年来,大新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抓手,着力做好“绿”字这篇大文章,在发展“金山银山”的同时,更护住“绿水青山”。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43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25.5%;财政收入8.01亿元,同比下降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4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8668元,同比增长7.5%。完成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572个,林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森林旅游收入 1.2 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4.99%。

  “问”绿: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新县最闪亮的名片,也是最有竞争力的资源优势。”采访中,县委书记赵丽掷地有声。

  的确,一直以来,大新县历届党委政府都秉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大力实施 “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唱响 “生态文明建设”主基调,紧紧围绕打造全国 “龙眼之乡、苦丁茶之乡”品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以“扩大城乡绿量,增加森林总量”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城乡造林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园林辐射乡村,城乡绿化同步发展,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城乡森林绿地有机结合、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的城区生态景观系统。2011年,城区所辖村庄共有3个,面积409.4万平方米,集中居住型村庄面积28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分散居住型村庄面积126.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

  大新县把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支柱性产业来培育。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打 “红绿”牌,唱山水戏,大力开发具有大新特色的养生、休闲、避暑等系列旅游产品,唱响全国 “养生天堂、长寿胜地”旅游品牌,培养绿色发展增长点,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动力。

  “近年来,大新县以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富有成效。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64.99%,境内分布着总面积达5万多公顷的2个自然保护区。大新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桂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核心区域。”县林业局局长梁松龄介绍说。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和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大新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2011年,大新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称号,硕龙镇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堪圩乡被授予“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誉称号,雷平镇新立村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桃城镇新振社区、宝圩乡板价村、龙门乡武安村等七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崇左市级生态村”。 2012年,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分别荣获“广西森林县城”、“森林村庄”称号。

  “护”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大计。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必须围绕生态,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巧坦言。

  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大新县大力实施 “绿化、碧水、洁气、净土”四大工程,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河道采砂、挖土取砂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大新县科学理性设立“绿色门槛”,实行“四个一律不批”,坚决制止有损环境保护的项目进入,努力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污染和生态破坏隐患。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大新县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 “绿色工业”,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逐步关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坚决杜绝黑色的GDP、污染的GDP,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

  为了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新县多举措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2015年,全县累计完成防治作业面积15余万亩,使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出台了禁伐、禁火、禁荒、禁猎、禁牧 “五项禁令”,全面开展 “绿盾行动”、“森保行动”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未出现侵占、损毁林木绿地、盗砍滥伐林木案件;无较大森林火灾;无非法捕捉、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林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及林果树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全县无重大林业案件发生、无森林火灾发生、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森林覆盖率达到64.99%。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大新县林业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

  惠民生,积极贯彻落实涉林政策。完成兑现退耕还林资金303.万元,完成户用沼气池建设200户和补助资金的兑现工作,完成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兑现2867万元。大新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群众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

  “增”绿: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和谐共生

  按照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和陈武主席提出的“边关风情旅游带”要求,2015年,大新县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以全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紧密结合“美丽大新”建设,积极创建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工作,强力推进创建森林城市工作。

  一是打造绿色示范点。通过村屯绿化设计、美化绿化改造,打造全县绿色精品。分别完成了县政府大院以及各机关单位的树种更新,提升了庭院美化质量;完成了德天广场花草改造和西门岛公园等公共休闲绿地建设;完成了浓沙农家乐景区、新胜屯新农村示范点打造升级;打造那岭陇灶、硕龙门村的“广西森林人家”品牌。形成了从县城—安平湿地公园、从桃城—那岭陇灶—德天景区、从恩城—雷平—明仕—德天”的生态绿色带,完成了自治区重点绿屯绿化村屯42个。二是加强宣传。积极落实《大新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六进”活动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创森杯”摄影作品、广场舞比赛和“五四”青年节气排球比赛,发放宣传画册、户外广告、广播、电台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和意义,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据统计,2015年,全县共完成了23个屯共7300多株大树的种植任务;结合示范建设,抓好珍贵树种造林工作,完成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18.55万株、百里万亩长廊补植降香黄檀1.15万株、石漠化补植珍贵树种0.46万株、珍贵树种进林场200亩3万株、连片种植4.5万株。

  大新县坚持以提高道路绿化水平和档次为重点,实行道路沿线的城镇、乡村绿化整体推进,道路、河流沿线绿化统一布局,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化美化净化融为一体,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形成带、网、片、点结合、纵横交错、相互联结的绿色长廊。

  大新县也十分注重城郊绿化,城郊绿化以建设环城生态防护林、果树为主,这样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城郊山区主要以生态防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5%,平原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森林覆盖率达36%。大力开展城区公共绿地建设,按照公园、广场设计规范和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公园、广场和游园绿地,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县城近郊建有公园3个(其中:其中武阳山公园13.6公顷,观音山公园22.8公顷,西门岛公园10.2公顷),城区新建城市广场1个,文化广场1个,小游园1个,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植物造景和休闲娱乐功能体现在园林绿化上,实现了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的格局,形成了游园绿化有特色,广场绿化有内涵,公园绿化有文化的园林体系。县城树种有龙眼树、小叶榕、扁桃、芒果、羊蹄荚等十几种,形成了多树种立体组合建绿模式,具备网络化、立体化、群落化、多效益、多色彩、多层次、多结构的城镇森林生态体系。使城镇环境更加贴近自然生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森林生态产品,丰富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内涵。

  绿色生态促进了大新县旅游业提档升级。目前,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已编制完成《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并通过了自治区林业厅组织专家组的评审;“大德天景区”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于2015年9月16日通过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委托自治区旅发委、自治区环保厅考核验收组验收;今年7月,大新县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荣获“中国最具原生态景区”、大新县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同时,明仕壮族民居博物园通过4A初评,老木棉•紫园景区、龙宫仙境景区获得国家3A级景区称号;恩城水上世界农家乐、堪圩明仕千竹园山庄农家乐、堪圩明仕农家庄饭店、硕龙大塘农家乐饭店4家农家乐获得广西3星级农家乐称号;桃城镇浓沙乡村旅游区荣获广西3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

  如今的大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真是:“鸟语花香游人醉,青山绿水入画来!” (黄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