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启示:后发地区示范样本

  后发地区“少走弯路”的示范样本

  ——融水苗族自治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启示  

  融水县城是发展中的“小柳州”。  

  专家送技术到茶园。

  春节来临之际,融水苗族自治县“十二五”收官之作喜报频传:融水二桥全面贯通;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原产地产品保护区”通过专家组认定……初步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2%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0.9%,一 、二 、三产业比重2010年末为27.95:44.21:27.84,初步统计2015年末为20.39:43.79:35.82。同时,融水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 ,全县贫困人口(按2300元标准)由2010年的22.41万人减少到13.28万人,减少9万多人,减贫率40.74%。

  融水既不沿边也不沿海,还没有直通高速公路 、高铁 、机场,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之下,融水为何有如此稳定快速的发展进步呢?

  启示一: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

  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2011年7月,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275名党员代表、100多名各界群众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提出了“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 ’促发展”的理念和以项目为抓手、着重抓好“六大重点工作”实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往次党代会一样,横在与会者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融水属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发展竞争乏力,民生保障任务艰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形势复杂。

  危机、风险和压力,考验着肩负50万苗山百姓重托的代表们的智慧,更考验着指挥谋划全县发展战略的中枢机构——本次会议选举通过之后即将履职的第十三届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有人“担心”:报告提出的发展理念,是否背离国家“十二五”规划“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精神?如果采取粗放式的资源开采、开发,势必影响建设国家生态县、广西林业强县、旅游大县目标的实现,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千疮百孔、无法恢复的糟糕环境……争论是为了更充分地去除禁锢,统一思想,发展理念没有因为“担心”而重置。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柳州“两小时经济带”战略的带动下,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 ’促发展”的发展理念,使融水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得以逐步转换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整个县域经济结构的新一轮战略性调整迈开了坚实步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苗山“十二五”发展征途中再次显示出耀眼光芒和巨大力量。

  “有资源不一定有产业、有经济,资源富集的地方不一定就是产业发展最好的地方。资源只有转换为产业,才能发挥出它的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 ’促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掠夺式的资源开采,而是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新型生态工业、特色旅游产业和生态宜居城镇等方面综合推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达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县委书记杨恩维说。

  启示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融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00亿元,是自治县成立以来投资总量最大的时期。为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融水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以上全县项目工作会议,强调项目建设的意义与方法,分析评价全县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绩和存在问题,推动重大项目的包装、申报、跟踪和开工落地;采取 联审联评制度,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进度偏慢的问题;抓住自治县成立60周年大庆的机遇,上马一大批重点项目,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融水主要依靠提升能力素质来解决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推进缓慢、资金紧张等问题。一是加强政策导向研究,把握投资方向,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二是加 强市场导向研究,把握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金。三是加强资源价值及开发前景研究,把握互利共赢原则,实现资源开发合作投资。四是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定期开展不定期督查、通报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建设执行力,营造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推动的良好氛围。

  在项目的带动下,“十二 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保持平稳增速,年均增长10.5%左右;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总体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初见成效,资源工业化发展平台初具雏形;城乡路网内通外联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率比2010年的23.46%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拓宽到了25平方公里。

  启示三:以重点工作为突破

  2011~2015年,融水先后将新型城镇建设、资源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寨防火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竹木矿产资源管理开发、“美丽融水·清洁乡村”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列为全县年度重点工作。

  针对每项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每组由一名县委常委为联系县领导 、一名副县长任组长、三至五名其他方面的县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相应的办公室,确保各工作组领导到位 、资金到位 、协调到位 、督促到位,确保项目从设计 、申报征地拆迁,直至开工 、竣工,都有人牵头组织 、跟踪落实 、抓细抓实。

  经过五年奋斗,所有“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一区三园”建设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自治区重点项目落久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开工;南环大道、

  融水二桥、北环大道成功贯通,水东新区、城南休闲旅游片区终于连为一体;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交通建设成绩斐然,建成水泥路74条569公里,“三柳”高速融水段不断推进,罗城至洞头二级公路开工建设;“秀美融水·风情苗乡”旅游发展长足进步,目前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6个,民俗风情旅游业按照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标准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县长韦宏说,“重点工作”的方法,明确了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了相关部门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发挥出最大效益。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抓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所以,抓好“重点工作”,也就抓好了经济工作;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密不可分,我们坚持同步抓紧、同步推动,各重点工作组制订方案时都有重点项目来支撑,确保了以项目推动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启示四:以解放思想激活力

  融水苗族自治县迎宾广场,鲜花、绿色植物一年四季簇拥着具有苗族建筑特色的苗楼长廊,远方客人到此,都驻足留影。连接迎宾广场的是近3公里长的迎宾大道。在2012年12月1日隆重举行庆祝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活动时,这里是融水人民热烈迎接上级慰问团的重要场所。许多融水市民还记得,当年建设苗楼长廊和迎宾大道,从开工到竣工仅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以至人们当时都不敢相信“融水竟然有这样快的‘县庆速度 ’”。

  “县庆速度”,是融水干部群众强烈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来自于以解放思想带动创新思路、激发活力。面对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缺乏、审批缓慢、群众顾虑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干部从主观上找原因,主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创新管理机制,采用BT模式建设城市项目,采取融资机制开发资源,采取施工方垫资方式建设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实行联评联审机制加快项目策划与实放,深化“一线工作法”,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在行动上求突破。

  良苦用心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干部队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故步自封、不敢开放、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等影响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被破除,每一个“重点工作”小组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更加敢于负责的精神去开创新的业绩,客商对进入融水投资的信心越来越足。

  县委书记杨恩维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一个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化解问题的良好平台。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在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上取得突破,才能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多谋事、多做事、做大事,才能维护稳定、服务发展、推动发展。

  通讯员张耀华(本文资料图由县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