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县]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小记: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扶贫效果不断显现。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按照“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机遇,按照“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的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实施“七大工程”,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快车道,一组组扶贫脱贫数据振奋人心:

  2014年,共脱贫1.8万人,贫困人口减至76237人;2014年,富川瑶族山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27元,同比增长12.3%;据初步统计,2015年富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从2013年至2015年年平均增幅为12%,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从整村推进到重点攻坚

  扶贫开发工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2013年,该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县委提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县人民政府制定《富川瑶族自治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整合全县社会力量和行业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对全县36个贫困村实施整县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提高贫困村人口收入,努力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2014年3月,该县制定了《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岭山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6580万元,围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九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28个项目,努力促进西岭山山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该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分头深入西岭山山区开展调研,指导、检查和督促相关工作,召开项目推进会,全面推进新一轮西岭山山区扶贫攻坚战。经过一年多全县各界的共同努力,西岭山山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目前,西岭山地区28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185万元,完成计划的91.2%。

  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

  在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的蓝图里,该县按照“变经济后发为循环先发,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五区一地”,大力发展优质稻、春烤烟、脐橙、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茶、养殖等支柱产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绿色变特色,特色又变成了致富的“金色”。2014年以来,该县以“三个围绕”强力打造大岭村全区扶贫示范村,探索和推进“5+5”扶贫攻坚下湾模式,目前,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9家,家庭农场两家,合作社数量位居贺州市首位。同时,该县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去年以来,该县向贫困群众发放优质脐橙苗木36.45万株,扶持贫困村群众1500户,新种优质脐橙6082亩;高产油茶种植1500亩,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已完成在莲山镇荆早村、城北镇巍峰村、福利镇红岩村、麦岭镇大坝村共种植高产油茶1500亩,占计划的100%。

  由“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如今扶贫攻坚已到攻坚克难阶段,与以往的扶贫工作相比,更要求“弹无虚发”。去年11月,该县再次启动精准识别再确认工作,全县已完成了12个乡镇155个行政村共752个自然村3.7755万户表格的填写和有关数据的录入及二次入户识贫工作,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县敲定了15套工作方案,按照习总书记“六个精准”的要求和“五个一批”的部署,提出明确目标,争当全区、全市脱贫攻坚决战的“排头兵”,力争到2017年底,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号。该县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模式转变,综合施策,制定了《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工程方案》《脐橙等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方案》《移民搬迁攻坚战方案》等15个脱贫攻坚方案。这些方案,既有“输血”扶贫,也有“造血”扶贫;既有专项扶贫,也有社会扶贫、行业扶贫;既解决重点、难点工作,也有保障工作机制;既有总方案,又有子方案;既有计划表,又有倒排工作安排表,落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人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两年内圆梦脱贫“摘帽”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