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实施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

  2015年12月18日,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马山县首个第一书记创业孵化基地——马山县丰裕农业合作社党支部委员会在永州镇平山村正式挂牌成立。该村村民载歌载舞,庆祝又一个扶贫项目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这是马山县在开展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马山县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发力整顿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并在全县实施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程。该县一方面通过抓严抓实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配齐配强队伍,扩大党建信息化覆盖面,全面提升农村基层一线党建工作水平,为精准识别和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大产业扶贫、造血扶贫和结对帮扶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密切干群、党群关系,激活“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一盘棋。

  ●强基 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基础是脱贫致富的前提要求。”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说,“我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软件、硬件水平,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基础弱、投入少,覆盖窄、底子薄”的问题,马山县系统谋划了“全县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中心抓谋划,聚焦问题抓整改,推出了固本强基的“砍尾”“示范”“育雁”“先锋”“成长·活力”五大工程。

  党组织基础建起来了,党员干部的素质提起来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信心也就立了起来。永州镇平山村党支书李孔明和他所在的村是“育雁工程”的受益者,通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他找到了适合本村脱贫的路子——引进马山县丰裕农业种植合作社,在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土地流转1000多亩,让村民在自家门口挣钱。而离永州镇80公里的古寨乡古朗屯,村民蓝永吉正在享受“示范工程”“砍尾工程”带来的好处——自从该屯被确立为县级党建示范村后,随着立面改造、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工,这里逐渐成为骑行爱好者和乡村旅游爱好者的乐园,自家产的“土疙瘩”成为城里人喜爱的“高档货”。

  “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关键在于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马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晓华表示,“五大工程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

  ●亮剑

  刹住歪风从严治吏

  2015年10月,马山县委、县政府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次研讨会,针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等问题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剖析原因,查摆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严以用权方面的问题。唐咸兴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扶贫对象认定不准,根本原因在于党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不作为、乱作为,集中反映了我们基层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做得不到位,各级党委、党组要提高警惕,党员干部要痛定思痛,以此为鉴,坚决整改。”

  会后,县处级领导深入所联系挂点乡镇开展调研,零距离督查指导各乡镇推进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县委牵头召开组织、纪检、统计、审计、扶贫联席会议,开展专题研究,打出作风整治“组合拳”:县纪委牵头组成11个工作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侦查,加大行政过错追究力度和机关效能质询力度等。

  “方法对头,问题不愁。”一系列整治行动下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作风也有了大变样。对于这种转变,县长张自英表示:“打好扶贫攻坚战,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是关键。这次行动就像一场及时雨,很应时、很奏效,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得到了有效转变,基层党组织重焕活力,从根子上刹住了不作为、乱作为的歪风,从源头上避免了假扶贫、扶假贫的乱象。”

  ●聚力

  配强扶贫攻坚一线力量

  走访完拉怀屯最后一户,老刘和队友利索地打开手电筒,拿出雨伞,消失在雨夜中,这是他夜走山路入户识别的第七天。他,是古寨乡古棠村扶贫专干刘文明,全县1398名精准识别驻村干部中的一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马山县按照“机构完善、队伍壮大”的原则,打出了组织工作“组合拳”:在机构设置层面,在县级成立了县精准办、第一书记办,在乡镇组建扶贫工作站,在村级组建“一村一团队”,同时建立村级精准扶贫临时党支部,构建起一套政令畅通、行之有效的运行系统。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完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构建,希望通过深化组织服务基层,汇聚一股强劲的组织力量,并将之转化为发展资源,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说起这套“组合拳”,队友冯晓华充满信心。

  在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态度空前热情;在农村,乡镇干部和驻村干部干事劲头空前高涨;在生产一线,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意识空前强烈,党员干部开展扶贫攻坚决胜的信心前所未有。

  ●攻坚

  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

  在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马山县汲取了前期精准识别工作底子不清、数据不准的深刻教训,依托现有的县级党务信息系统,由县委组织部、县第一书记办牵头研发“精准识别贫困户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并在村级成立精准扶贫工作临时党支部,作为平台客户终端,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精准识别移动互联平台,为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平台的推广得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林圩镇苏仅村第一书记张琨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后期处理速度,特别是即时统分、数据库导出排名,省掉了很多工作环节和时间。”“他们问得很细、很认真,评比很客观,打出来的分数我很信服。”高德村村民钟明周则表示这种直观、细致、真实的现场打分和记录让他感受到了公平。据了解,为了快速推进工作,该县还为全县村级党组织配置了152套无线路由设备,使信息采集、确认、上传、统计一步到位,避免了中间环节出现遗漏和差错,让县乡党委、政府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精准识别的具体情况,保障了识别工作真实高效。截至去年12月20日,全县已完成71241户310785人的识别录入工作。

  ●突围

  形成党建扶贫双推进新格局

  在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不断取得扶贫开发工作新成绩的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水平的提升。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干群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还能自己做生意。”在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记者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一组两会”作用,依托上级资金拨付建设,建起大棚蔬菜基地、百香果基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党建扶贫双推进还在向纵深发展。白山镇党委成立农村党员微支部,在党员和种植大户微信群、QQ群中为全镇党员群众提供市场信息,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并牵线搭桥为群众找销路,农户们免了苦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对镇党委的这一举措纷纷竖起大拇指。

  “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中心,集中谋划打造一批精品党建项目,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崛起’为发展模式,依托马山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建成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生态旅游示范点,通过推进党建工作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后,反过来促进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提高。”说起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唐咸兴铿锵有力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