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文化旅游巧联姻特色产业获双赢

  林溪镇程阳景区百人纺纱(日报通讯员吴练勋摄)

  “十二五”期间,三江侗族自治县紧抓贵广高铁开通的“大开放、大交通、大旅游”发展机遇,以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为切入点,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点,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着力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侗乡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了强力引擎。

  多彩民俗文化引客来

  日报消息(通讯员杨春茂)10月27日,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传统斗牛节激情上演;11月7日,丹洲镇柚子风情节拉开序幕;11月15日,独峒乡干冲村传统“月也”活动火热开展……短短一个月内,多场民俗文化盛宴“你方唱罢我登场”,使三江在旅游淡季仍保持着火热态势。试问,三江旅游业为何这样红火?自2011年“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三江强力推进特色民族风情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经贸发展”的文化引领战略,着力打造湘黔桂三省(区)侗族文化旅游长廊的示范区,实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大文化 、大旅游、大景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江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是一个具有多耶节、芦笙节、月也、大歌节、斗牛节、坡会节等多彩民俗文化活动的“百节之乡”。以“县城-和里-三江口古县城”东西一线为界,该县侗族文化主要位于该分界线以北以西,并以程阳八寨为中枢进行延伸,形成一条民族文化长廊,辐射沿线周边其他近百个传统侗寨。

  “三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风情旅游产业首先要确保原汁原味地挖掘和呈现原始特色,才能让民俗文化转化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心剂’。”该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民俗文化有效推助旅游业发展?近年来,该县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按照三江“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益”的旅游发展方略,着力打造中国侗族多耶节节庆品牌、中国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坐妹》演艺品牌、中国侗族文化深度体验区程阳八寨、中国唯一水上古县城丹洲、中国侗族百家宴等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三江旅游形象和品质。近年,该县成功举办梅林乡第127届“二月二”中国侗族大歌节、全县“三月三”节庆活动、富禄乡第131届民族传统花炮节等多个民俗节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据统计,该县游客数量由2011年的131.53万人上升至2014年的302.98万人,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5.26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19.56亿元,呈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2015年1月至10月,共接待游客42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7%、65%。

  “在百家宴的引领下,冠洞村310户人家户均2人以上从事旅馆、餐饮、旅游商品业务,实现了旅游全民化,仅百家宴一项为村里带来的户均增收为4000余元。”该县林溪镇冠洞村党支书杨斌数着手指头告诉笔者。自三江“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冠洞村进一步推进百家宴、多耶、芦笙歌舞等民俗文化和特色旅游的互动发展,并于2013年成功升格为国家3A级景区。

  目前,该村已陆续接待众多国内游客及法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际游客,游客数量由2011年的2.5万人上升至2014年的4.5万人,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95万元上升至2014年的137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14.7%。

  该县还同步推进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主抓旅行社、旅游车队、导游、旅游酒店、特色饮食、旅游商品等,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为游客更好地体验特色风情旅游“保驾护航”。目前,该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大小宾馆酒店170余家,住宿日接待能力由2011年的6000人上升至万人以上。

  随着贵广高铁的正式运营,以及桂三高速、三柳高速的火速推进,日臻完善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让三江民俗文化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将向更多的中外游客展现其独特魅力。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42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65%。

  文化瑰宝展魅力

  日报消息(通讯员龚普康)悠扬婉转、优美动听的侗族耶歌令听者如痴如醉,变幻多姿、惊艳夺目的盛装“多耶”展现无穷魅力……11月22日,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歌唱美好新三江”侗族多耶大赛,来自该县各乡镇的25支代表队同台献艺,竞展风情,以自编自演的耶歌激情传颂侗乡巨变,这是该县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江县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通过创新传承、抱团发展、完善阵地,全力增强文化产业活力,让民族文化瑰宝在百里侗乡绽放异彩。 

  创新传承巧发力

  “侗寨楼桥神奇华丽、令人惊叹,侗家歌舞艳丽多姿、令人陶醉,侗族百家宴更是侗味十足、满寨飘香!这几天真是太有意思啦!”11月24日至27日,全区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在三江举办,来自全区各地的160余名非遗工作者欢聚侗乡集中“充电”,在实地考察三江非遗项目后,来自防城港的学员陆晓赞叹不已。

  “十二五”期间,该县坚持创新传承、精准发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成效凸显,成为广西有名的非遗大县。该县通过抓培训、抓传承、抓娃娃、抓基地、抓展示、抓宣传、抓利用等“七抓”手段,以“请进来+走出去”办法,大力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进机关、进企业“五进”活动,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参训人员千余人次;编写《侗族音乐》《农民画》等校本教材,将侗族大歌、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侗族器乐等非遗项目成功引进课堂,全县共有25所学校(班级)开展各类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参与学生达3500多人;在林溪、梅林、良口、同乐、独峒等乡镇建立侗族木构、侗歌、侗戏、侗绣、侗画、百家宴等六大非遗传承基地;并通过“二月二”大歌节、“三月三”花炮节、国庆“多耶”节等特色节庆淋漓展示多彩民俗。目前,该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个、传承人3名,区级保护项目12个、传承人10人,市级保护名录18个、传承人23名,县级首批保护名录16个、传承人27人、县十佳民间艺人40名。梅林、独峒、林溪三个乡镇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抱团发展挖潜力

  银针穿梭、彩线飞舞,一个个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跃然锦上,侗族绣娘们喜哼侗歌,在同乐乡同乐村平溪屯侗绣基地内欢快刺绣。“以前我们刺绣只是为了自己及儿女婚嫁送礼所用,从无半点收入,自2013年自治区国资委、扶贫办等部门在三江县启动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项目后,我们的刺绣订单源源不断,并成批销往欧美市场,人均月收入千元以上,我还受聘到柳州市二职校任教,这一切我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啊!”该县侗族刺绣传承人韦清花高兴地说。

  近年,为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该县推出“一乡一精品,一寨一特色”项目,通过“基地+农户+艺人”等有效模式,培育并打响了梅林大歌、良口侗戏、同乐侗绣、独峒侗画、林溪侗宴等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文互动、文旅联姻的致富新路子。据统计,目前该县共有从事木构建筑、服饰刺绣等企业118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侗绣、侗画、侗宴及侗剧《坐妹》等精品文化产业收入也由2010年的74万元飙升至2015年的近5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完善阵地添魅力

  该县还投资3000多万元改建多耶广场、新建全国最长木构建筑的“三江风雨桥”和结构独特、造型精巧的侗乡“鸟巢”、月亮街历史文化碑廊,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宽松优雅的休闲娱乐环境;投入40多万元,扩建了图书馆;投入100万元,扩建和维修了文化馆综合大楼;配套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全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600多万元建设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做到人员、阵地、经费、活动四落实。目前,全县共有群众业余文艺队206支,芦笙队219支,民间山歌队198支,民间艺人近千人。2014年底,该县成功晋级全国文化先进县。

  从生态优美到发展乡村旅游

  日报消息(通讯员吴练勋)“这里山清水秀,民居独特,风情浓郁,乡村旅游真的很棒!”来自广东珠海的何女士赞叹道。11月26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南寨村良力屯人头攒动,来自法国、广东珠海的两个旅游团100多人一起体验美丽侗寨的快乐。“十二五”期间,在百里侗乡像良力屯这样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A级景区7个、60多个特色村屯、300多个特色乡村民宿,使该县在这五年内乡村生态旅游得到迅速的发展。 

  区位优势乡村游前景无限

  三江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东连桂林,西贯贵州,南接柳州,北通张家界,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桂三、三柳高速公路的建设,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加上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传统村落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为三江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美丽乡村”活动的深入推进,乡村的环境面貌不断提升,旅游项目也不断增多,众多游客在体验侗族的民俗风情同时,生态乡村也游跟随着热闹起来。

  “‘十二五’期间,三江的乡村旅游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五年间,三江共增加区级乡村旅游区五星1处、四星1处,区级农家乐四星级2家、三星级14家、二星级3家,区级农业生态示范园1处,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还有多处。 

  鼓励引导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化

  “我们引导和鼓励群众加入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实现规模化的集聚,合作化的组织,专业化的分工,一体化的经营,公司化的管理。”八江镇布央村旅游公司经理吴正光对布央仙人山茶园的开发成果这样总结。利用生态来发展乡村旅游体现在三江现代农庄的兴起。目前,全县休闲农庄达30多座,游泳池、烧烤场、竹木楼、竹林茶园、桃花野果、运动场……这些休闲农庄保留了乡村风情、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且风格迥异,受到各路游客的喜爱。

  在三江,像布央仙人山乡村生态茶园游的模式日渐成熟,“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也得到了验证。“当前,全县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到乡村旅游项目,与村屯合作开发,实现共赢。”县长吴永春表示。

  旅游扶贫乡村游成效显著

  寨前小溪流水潺潺,一幢幢漂亮的吊脚木楼错落有致,游客在石板路上穿梭,田间抓鱼,火塘边打油茶,客主大碗喝酒,手牵手跳起多耶舞……这一幅幅画面,是三江乡村旅游的生动写照,更是近几年来三江通过扶贫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三江通过整合危房改造、异地搬迁等资金,将乡村旅游工作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紧密相结合,积极为三江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村庄及旅游项目争取区级、市级旅游发展补助资金,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环境,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