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十二五"回眸:重特色促产业强民生

  苗乡·乡镇‘十二五’回眸”系列之一

  重特色促产业强民生

  ——汪洞乡依托资源优势稳中求进各项工作成就显著

  开栏语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促发展”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本期起,本版特推出“苗乡·乡镇‘十二五’回眸”系列报道,展示“十二五”期间融水20个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就。

  融水县汪洞乡地处桂西北九万大山腹地、贝江源头,“十二五”期间,该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以资源换产业,以‘三化 ’促发展”的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优势,以“重特色、促产业、转作风、强民生”的工作思路,稳中求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村交通重中之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交通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2011年以来,汪洞乡共落实的区市县项目资金达15330多万元,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的通村通屯水泥路项目22个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8个,人畜饮水工程20项,“六个10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5个,全乡95%的村屯实现通村通屯水泥路。

  池洞村距乡政府52公里,全村1490人,多年来该村交通十分不便,修建出山公路,已成为池洞群众多年的梦想。2013年9月,预算资金为800多万元的池洞公路终于开工,但开工经费仅30万元。为此,乡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建设。截至2015年8月,改道修建新的池洞路路基已全面完成,扩宽工程已全部竣工并顺利通过县级各部门验收,而且已纳入全县的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库,目前该项目已按程序完成招投标,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

  据悉,此路一旦硬化完成,池洞村村民杉木运输成本大大减少,利润将从原来每立方米300元左右增加到1200元。

  产业规模 初具成效

  2012年汪洞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引进融水县康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腾和、腾西两个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由村干部、妇女党员牵头,在腾合村腾村、老街、廖合村乐园屯等采取土地流转,雇请留守妇女务工的方式,种植优质茄子、苦瓜、七彩椒等品种,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亩产值达8000~10000元,实现了留守妇女家门口务工致富的愿望。当地群众看到增收效益明显,纷纷要求扩大蔬菜连片种植面积。2015年,两个合作社连片规模种植800多亩茄子、苦瓜、七彩椒等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乡村 你追我赶

  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汪洞乡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屯开展卫生整治工作,引导好群众自行处理垃圾,尽量做到垃圾不出户不出屯。通过干部职工带头做,带动群众积极干,用干部的实际行动和效果引导群众自觉开展卫生整治,同时还加强了组织协调,督办检查,整改落实,全乡“生态乡村”工作得到深入开展,乡村面貌一天一个变化。

  2011年以来,汪洞乡拥有自治区级生态村2个、自治区卫生村1个、自治区级先进党组织1个、柳州市生态村5个、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1个。以“五会治屯”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乡实现“五会治屯”全覆盖。通过“五会”,引导群众制定符合村屯实际的村规民约,实行自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运行机制。

  如今的汪洞乡,天蓝、水清、山绿、地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正逐步提高。

  通讯员荣佩云 王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