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 绘成锦绣画富民醉游人

  ■核心阅读

  11月6日,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预计投资1.4亿元的忻城县薰衣草庄园冰河世纪滑雪场二期工程隆重开工。

  该工程由滑雪区、冰雕区及服务区三部分组成。同时,配套建设水上乐园,打造冰雪童话与水上娱乐相结合的全天候大型游乐场馆。明年4月底建成时,冰河世纪将成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室内滑雪场。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忻城从前在广西旅游版图上“名不见经传”。然而,近年来,该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通过“县内与县外”“开发与富民”“继承与创新”三个联动,让景区全面开花;全力打造“农旅文”融合发展“升级版”,使许多贫困群众通过乡村旅游摘下穷帽子。目前,忻城对外开放的景区(点)有薰衣草庄园、莫土司衙署、神秘湖、百果大世界等13个,各类旅游企业有45家。今年以来,全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去年达到220.66万人、13.26亿元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截至10月30日,全县共接待游客265.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87亿元。

  A 串成线连成片,打造桂中旅游新一环

  单独的景区景点,犹如撒落一地的珍珠,散卖不值钱,只有将它们串起来成珠链,价值才会成倍提高。

  忻城意识到了这点,在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中,把旅游资源组成团、串成线、连成片,打造精品线路、精品项目。

  “以柳-来-河(柳州、来宾、河池)为中心的桂中旅游圈,北有瑶都金秀、民俗三江,东有武宣百崖大峡谷、象州温泉,中有龙城柳州,西有刘三姐故乡宜州,忻城刚好在这些旅游点的中心,把这些旅游链条‘串’起来,桂中旅游圈‘磁力’就大增,从而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县长李朝晖说起忻城旅游头头是道,胸有成竹。

  因此,忻城在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中,做好中长期建设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该县先后聘请了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为旅游产业发展会诊把脉,对红水河生态旅游景区、薰衣草庄园按5A、4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

  按照规划,到2016年,忻城将与宜州牵手进一步挖掘“刘三姐”文化,与合山市、马山县共同开发红水河景区,融入“桂中旅游圈”和“西江黄金水道旅游圈”,成为其重要的一环。

  B 观“故宫”赏花海,让游客留得住玩得爽

  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声名远扬,是忻城发展旅游业最大的优势。

  为凸显优势,忻城县一方面以莫土司衙署为平台,引进投资5亿元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实施“土司古城·美丽壮乡”生态游廊项目,打造土司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又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配套建设有特色的景区。引进资金8亿元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薰衣草庄园,打造南方最大的连片薰衣草庄园。同时,还引进资金2.6亿元分期建设“冰河世纪”滑雪场一二期工程,不断提升景区的竞争力,让游客留得住、玩得爽、愿掏钱。

  “赏花、玩雪一举两得,好玩!”游客对忻城发展旅游的思路赞不绝口,“很多地方有花,但不成片;有成片的但花种单一。薰衣草庄园花种众多、花色各异、地形连绵起伏、特色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漫步该县“土司古城”、欣赏红水河风光、手牵手穿行浪漫花海等诸多传统与现代项目让游客乐趣无穷。11月6日-7日,自治区专家验收组对忻城薰衣草庄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行了验收评审。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忻城薰衣草庄园基本达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这为忻城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打造“忻城之旅·心诚则灵”的旅游品牌增加新砝码。

  C 发展成果共享,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一个油炸馍一元钱,我万万没想到今天能卖完400个。”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忻城薰衣草庄园生态停车场游人如织,在那里摆摊卖油炸馍的樊大姐被“火起来”的旅游业弄得措手不及。

  为让旅游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忻城县先后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5亿多元,以转型升级、扩容增效为主线,以景区、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集群发展模式,引导周边农民有计划、有层次地以景区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大景区对游客的向心力和期待值,形成景区与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和有机统一,打造以旅游扶贫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让老百姓参与到旅游扶贫产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

  “作为守着几亩坡地的农民来说,以前真的不敢想象光景会过得这么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景区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在薰衣草庄园附近的范团农家乐里,农庄老板樊辉明说起旅游富民深有感触,“建设薰衣草庄园为老百姓打开了一扇致富大门。国庆节期间,我的农庄最忙的一天接待了30多桌游客用餐。”

  “我们的旅游开发还注重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县委宣传部部长莫增纯介绍,仅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就带动周边乡村食宿、农业观光等40多个农村“小微”项目发展,增加就业人数1200多人。

  此外,该县桑蚕、珍珠玉米、金银花、百香果等绿色生态产品受到旅游产业的拉动,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占总收入六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