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四面出击,有的放矢招商选资,以期选出更多的“金凤凰”落户;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办制”让引进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同时想尽办法为现有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以求企业健康成长……贵港市港北区招商选资再升级,做足服务激活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有的放矢“标房招商”
前不久,港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英梅陪同赛尔康集团负责人到金泽科技工业园标准厂房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事宜。金泽科技工业园占地160亩,有15栋共2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3栋办公楼、4栋宿舍楼,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高新中小企业的创业平台。看到工业园布局合理,基础配套全,还设有企业帮办服务中心,赛尔康集团负责人高兴地说:“有现成厂房,装修、安装设备就可投入生产了。”
金泽科技工业园招商部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已接到近千家企业电话咨询,有200多家企业来实地考察,已成功签约12家企业,有意向入驻企业21家,涉及服装、医药、电子、纸业加工、家具、仓储物流、金属材料等行业。
港北区远科电子加工厂是新入驻企业之一。走进厂房,只见3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加工电子元件,仓储间堆放着大批成品元件。“我们租了2600多平方米,装修、安装设备、招聘工人后就马上进行订单生产了,从广东运来电子元件,加工后再销往广东。”该厂负责人苏建芬是贵港本地人,原来在广东做电子元件加工,得知家乡有标房出租,便回乡创业。今年3月落户的贵港市亿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租了1000多平方米厂房,现正在装修,安装好设备就可生产,拟建2条灯饰品生产线。
“通过网上宣传、委托宣传或招商的方式提高标房的入驻率,并协助金泽科技工业园申报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区,提升其品牌效应。”黄英梅介绍,“标房招商”是港北区对外招商的最大“亮点”。该区位于贵港市中心城区,土地指标少,便瞄准了已建成的集生产、办公、住宿一体化的3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唱好“标房招商”重头戏。
因地制宜“招商选资”
“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去哪招、招到哪,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地招。我们的原则是‘围绕园区引龙头,围绕龙头促集聚’。”港北区委书记韦庆强介绍,该区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招商方式,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从“单个抓项目”向“整体抓产业”转变。在具体操作上,既要瞄准有经济实力、有市场前景的大企业、大项目,更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农”字上做文章,在延长产业链上做大文章。
港北区土地平坦连片,土层深厚肥沃,水利灌溉得天独厚,盛产甘蔗、水稻、龙眼、荔枝、花卉、淡水银鱼等农特产品,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和“中国第一糖城”雅称。韦庆强说:“2014年,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落户港北,我们将这两个项目与招商密切联系起来,‘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久前签下投资2.3亿元的贵港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项目、投资3250万美元的台湾亚细亚食品集农产品加工冷链一体化项目、投资6亿元的年产20万吨生物酵素饮料(液体)项目。同时调整农业产业园规划,将以前约19平方公里调整到现在的31平方公里,提升其容量,以安顿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
港北区还有一个较成熟的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其中投资9.8亿元的金宏光亮铜杆项目年精深加工铜产品可达20万吨。“我们以此为载体,延伸涉铜产业链,拟将此园打造成产业集群度高、关联度强的铜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园,进而培育上下游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6月引进的投资2.5亿元的年产2万吨铜线杆精深加工生产项目就是例子。”黄英梅说。
做足服务力保存量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港北区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在建项目85个。为了帮助这些企业在经济下行形势下生存并发展,以及促进在建项目快速竣工投产,港北区全力以赴做好服务,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自5月份以来,港北区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开展帮扶解困活动和召开协调会,收集园区31家企业和项目业主提出的150条意见共20多个突出问题,成立专门工作组,承诺落实办结时间,目前已解决外电安装、用电用气、征地遗留等10多个问题。这种零距离的贴心服务,得到企业主的一致好评。
黄英梅说,为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港北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机制:对已签约、已开工和在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服务,协助业主解决项目在审批、筹备、开工、生产等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办制”,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加快办理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快审快批,情况特殊的个别项目做到特审特批,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开花;对用地指标、企业融资等难题,落实包干责任制,竭尽全力予以解决。“一句话,就是‘围墙内’的生产业主负责,‘围墙外’的难题我们解决。”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