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纪实: 好山好水好产业

84911443564056317.jpg

富川果蔬业发展为大产业,图为富阳镇朝阳村的村民正在采收蔬菜。 记者骆 怡/摄

  富川是“中国长寿之乡”,森林覆盖率超53%,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近年来,该县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一批以果蔬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迅速崛起,走上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精品果蔬成为大产业

  9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朝阳村的绿庄园果蔬种植公司。只见蓝天白云之下,是一望无垠绿油油的菜地。村民正在地里收割芥蓝菜,他们将菜统一剪至15公分左右,整整齐齐地码在箱子里。

  公司负责人柳真恒告诉记者:“我们在朝阳村有500亩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正常情况下,这里每天能产出5000公斤蔬菜。目前芥蓝每公斤价格8元左右,全部销往广东。每种蔬菜销售季不长,下个月美国豆苗就可以上市。”

  据了解,自2010年落户朝阳村起,绿庄园公司就打算走“高大上路线”,他们选用进口菜种,采取大棚育苗以及无公害种植,蔬菜价格看好。

  今年,富川瑶族自治县根据泛珠三角地区和港澳“菜篮子”蔬菜市场的品种需求,在打造精品和提升品质上做文章。该县建立果蔬示范点14片、总面积3.5万亩,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竞争力强的特色品种,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9万亩。另外,今年该县水果种植面积48.81万亩,其中,脐橙超30万亩。预计全县水果总产量突破60万吨,比去年增加10万吨。

  如今,在富川,涌现出富阳镇千亩精品蔬菜基地、神仙湖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万亩脐橙基地等种植示范基地,创建富江脐橙、富江温州蜜柑等广西名牌产品和“富隆”“家盛”等著名商标的果蔬产品。果蔬成为富川一项大产业,土地也从“千元田”变成“万元田”。

  2 高值循环留住好山水

  打造精品和提升品质靠什么,如今的富川人越来越明白——要靠这片好山好水。

  在古城镇大岭村,村民近600亩土地已经流转,准备建设生态高值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来发展果蔬产业。但是,他们并不着急翻整土地。“我们遵循古法种植,荒一阵子能减少土壤里残留的化肥和农药。”村支书宋文亮告诉记者。

  据介绍,生态高值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面积1200亩,一期建设600亩,按照可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成低碳、环保、智慧、创新型的农业科普基地。“我们引进公司有水环境治理、土地改良、再生能源利用等13项创新技术,基地蔬菜采用自然农法模式种植,自留原种,按季种植,没有转基因及跨季节蔬菜。”宋文亮说。

  古法种植如何做到高值循环?据记者了解,首先是通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土壤改良技术,提升土地质量。然后,将灌溉用水净化,达到饮用水源标准。同时,使用蚯蚓粪等防治虫害。最后,通过“互联网-家”的营销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农产品定制及配送服务。

  基地建成后,同时也成为一个创新型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带动当地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使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宋文亮说:“好山好水出好产品,同时这样的循环种植模式也在保护这片好山好水。”

  另外,富川还规划建设一条从大岭村至排岭村的产业带,沿产业带建设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有机产业。依托龙头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1-3年时间,对土壤进行改良,把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由绿色向有机转型,提升农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农民收入“水涨船高”

  如今,果蔬产业的崛起已经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先,农民通过劳动赚取稳定的报酬。富阳镇朝阳村村民余芬兰是务工小组长,绿庄园公司所需的散工部分由她召集。她告诉记者,种菜、施肥、收菜等环节都要人工,比如工人收菜,每箱大概能获得10元收入,一天下来七八十元没问题。加上土地租金,收入相当不错。

  由于果蔬产业迅猛发展,农民土地出租收益也“水涨船高”。据统计,富川土地租金从2005年的每亩100-200元上升到2015年的800-1000元,十年间土地租金翻了5倍。同时,一些连片面积大的土地比小块土地的租金高出近30%。比如,古城镇万亩优质稻基地亩租金达800元,福利镇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每亩以实物稻谷400公斤计,折合市场价1040元。今年,该县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3万亩,为农民新增土地资源性财产收入超过1500万元。

  而在古城镇大岭村,村民正在探索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方式——以土地入股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公司通过上市方式将农民带入资本市场。通过入股,农民收入比土地出租收入更高,同时也打消了难以监督公司的顾虑。据了解,大岭村生态高值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年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