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创建“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扫描

建好“村档”记“村事”

  ■核心提示

  “以前复查村里某事件的经过,要么靠向老人问、要么靠脑子记,很多矛盾纠纷处理后又复发,就成为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现在对‘乡村大事’进行档案管理,方便查询,群众也心服口服,比如前几年的林改、土地整治、今年的土地确权等重点工作都有档可查,有据可依。”谈起新农村建设建档立册工作带来的变化,合山市岭南镇镇长韦容感触颇深。自从2012年底合山市被自治区确立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后,该市通过“全盘规划、三级联动、经费保障”三项举措在全市乡村推动开展“建档立册、记录村史”工作。并于去年底通过了自治区考核验收。如今,该市进一步将“村史”的电子化、掌上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推进,使得“乡村大事”尽录在方寸之间。

  科学规划 规范“档案进村”

  合山出台《创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实施方案》,把档案事业列入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为创建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市委书记莫莲、市长潘振学多次到基层调研档案工作,切实解决创建工作难题。3年来,该市在争取中央、自治区项目资金422万元的基础上,自行投入配套资金430多万元,建起34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合山市综合档案馆。为各镇、村委(社区)档案室配铁皮档案柜、密集架、专用电脑等设备。

  市档案局对涉农部门、镇、村档案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共举办业务培训班8期,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该市还抽调66名工作人员,统一对涉农部门、镇、村级档案工作进行集中整理,联合人大、法制、农业等部门对各镇和各涉农部门进行档案执法检查,促进全市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整体规范,一体推进。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中,该市进一步提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要对各镇和涉农部门进行《档案法》执法检查。

  三级联动

  推进“村档”联网

  “过去是多头存档各管各的,想要查询某件工作的完整档案、数据,最少要跑两级政府‘三四个部门。现在好多了,我通过村里的电脑,打开软件就能查到我要的档案。”今年9月,北泗镇六龙村党支书覃业清为策划下一届民俗文化节,需要查看该屯申请自治区非遗项目材料,一打开电脑,各项数据一目了然。

  “在示范建设工作规划之初,合山市就确立了市、镇、村三级上下联动、涉农部门通力协作的‘大数据’网络格局。”市长潘振学说。市档案局全程主导,市民政、农业等部门参与跟进,大家定期汇总通报情况。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专项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保管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村有专人负责统一收集、整理和归档。截至今年6月底,合山市各涉农部门、镇、村委(社区)已经全部完成2014年之前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录入电子目录。

  此外,该市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国际档案日、手机短信、文艺晚会等多种方式宣传档案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对档案工作的知晓率。截至今年年8月,市档案局接待村民群众查阅档案1000余人次,利用档案资料2200余卷,接待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合山档案信息网站点击率由原来的1500人次,提高到现在8500人次,村民满意率达100%。

  资源共享

  “村档”服务“三农”

  “农村档案不能‘存而不用’,要具有依据性和查考利用价值。”合山市委书记莫莲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档案服务“三农”要更加实用:一是要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二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自治;四是繁荣农村文化发展。

  2013年3月,岭南镇双寺屯和上雷屯因地权属闹纠纷,乡镇调解不下,最后镇领导到档案室,查阅到1995年的土地延包合同档案,以“白纸黑字”化解两屯纠纷。去年11月,市水利局靠查询市乡村三级水利数据,找到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配套改造工程相关资料,送到上级有关部门参加评审,得到项目资金2300万元。类似档案服务“三农”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在合山有的村还落实专人对选民、投票、计票等环节进行拍摄,形成图像档案,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公开公正;部分村屯还通过收集壮师剧、彩调剧、山歌、节庆等形成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目前,合山市镇、行政村(社区)建档率达100%,所有档案室100%达到合格标准,实现“村档镇管村用”的目标;所有镇和行政村开通了合山市档案信息网,覆盖率达100%,实现市、镇、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农民足不出户便能查阅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