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1年底至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97万人下降到10.01万人,10万多人甩掉了“贫困帽”。
罗城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在扶贫措施上做到精准发力。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贫困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对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主导产业的贫困村,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整合、社会帮扶和信贷支持等措施,扶持发展重点产业。
近年来,该县共新建建制村沥青(水泥)公路47条262.51公里,到2014年底,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新建屯级道路311条473.5公里,全县居住20户农户以上自然屯通公路率达95.8%;实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4个,解决14.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危房改造3539间,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整合发改、扶贫、住建、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力量,对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以来,共完成搬迁651户2783人,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该县还先后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2期,培训扶贫对象17943人,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在主导产业方面,该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累计8.33万亩;“两性花”毛葡萄种植面积累计4万亩,总产量2万吨以上,总产值1.2亿元以上;糖蔗总面积19.8万亩;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5.5万亩,鲜茧产量15万担,产品就地加工率100%,桑蚕工农业产值5.5亿元以上;林下经济面积88.26万亩,产值1.48亿元。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达到80%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599元增加到4023元,增长了54.79%。
同时,该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红卡惠民”活动,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十二五”以来,广东和柳州对口帮扶单位及自治区、市、县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0245万元,在农村道路建设、学生资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四把镇德能村、怀群镇加碗村等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屯得到广东、柳州帮扶后,共建成通村水泥路5条、篮球场7个,新建和改建村文化室、办公楼9座,完成屯内巷道硬化、房屋改造装修、村屯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帮扶项目。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韦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