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双合村的“于成龙古道”修复工程在紧张施工。该工程建成后为罗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增添新“看点”。
“于成龙廉政文化是罗城最响亮、最富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去年11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区内外客人1万多人次。”县委书记蒋向明说,“罗城已摘取了‘广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牌子,当前正全力争创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罗城近年来以“三个高于”打造有特色、有品牌、有精品、惠大众的文化名县,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罗城全力实施仫佬族非遗文化、依饭文化、走坡文化、精品文化、公共文化、廉政文化等“十大文化”工程,带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成了广西惟一的全国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县,最近揭晓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评比中,广西3个县榜上有名,罗城是其中之一。
罗城突出公益性文化建设,统筹城乡文化平衡发展。近年来,罗城不断加大文化项目投入,建成仫佬族剧院、仫佬族文化风情街、仫佬族新博物馆、于成龙廉政文化系列场馆等一批公益性文化场馆;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书报、有设备、有制度、有特色等“十有”目标,全县11个乡镇全建成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文化站,建成59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56个屯文化活动室、149个农家书屋,建成135个乡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各文化场馆设施完善、运行有效、管理到位、惠及大众。2012年起,罗城将所有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至今接待客人40多万人次。“罗城每年文化经费投入保持‘三个高于’——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县GDP增幅、高于县财政收入增幅,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县文体局副局长颜庆梅介绍,“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1.95亿元,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人均0.3平方米,高于广西平均水平。”
政府积极投入撬动了大量民间财力人力的参与,出现民间文艺队多、草根作品多、文化活动多、整体水平较高的“三多一高”喜人现象。目前罗城有农村业余文体队伍335支活跃在“欢乐仫佬乡”等城乡舞台上,去年为群众演出1000多场次,“基本上都是道具自备、没有酬劳”。“罗城民间文艺整体水平较高,近年来涌现出10支‘广西优秀村屯文艺队’。”在县文化馆工作的李荣琼说。这位有文艺特长的文化志愿者,经常应邀下村屯指导业余文艺队创作和演出。像她这样的文化志愿者目前罗城有450多人,“他们的奉献为罗城民间文艺的繁荣与提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罗城在文化建设中深挖乡土和仫佬民族两大“土”元素,在“土”中挖出诸多精品。走在罗城境内,镶有凤凰图案、造型的民居、候车亭等建筑随处可见,建成了仫佬族文化风情街等一批展现民族文化形象的场馆,创编排演仫佬剧《玉笛情缘》和仫佬族风情歌舞《一声哥来一声歌》等反映仫佬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举办依饭节、走坡节等有影响的民俗节庆活动。2009年以来,罗城“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学、曲艺、舞蹈等作品760多件。其中《仫佬族古歌》等20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建成石围古村民俗博物馆、四把镇双寨“非遗”传习基地,目前罗城有非遗项目10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