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讯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攻坚年。右江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建立“到户到人、兜底脱贫、基础提升、工作推进”四大机制,推动扶贫开发方略由粗放向精细、扶贫力量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攻坚、扶贫绩效由注重当前向着眼长远“三个转变”,力争到2015年底,使46098名扶贫对象基本摆脱贫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十二五”扶贫规划目标。
瞄准扶贫重点,实施“扶贫到户到人工程”。一是干部帮扶到户。建立干部包户制度,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该区厅级干部每人帮扶3户,处级干部每人帮扶2户,科级以下(含科级)干部每人帮扶1户,实行“定人定责、脱贫解约”并建立帮扶台账。通过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实施“精准扶贫”。二是转移就业到户。实施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三是技能培训到户。整合“雨露计划”、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教育资源,确保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同时,紧抓广东、广州实施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工作机遇,在广西职业(技工)学校开展职业教育“2+1”模式,积极争取指标,主动与各乡镇(街道)对接,组织贫困学生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力争使贫困学生能有书读、有就业、有收入。四是产业扶持到户。采取“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增加收入。五是金融扶贫到户。积极配合金融部门以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力求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对准脱贫难点,实行特困户“兜底脱贫”。建立“无劳力、无资金、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三无”特困农户的“兜底消贫”工作机制,力争到2015年基本消除“三无”特困农户。一是建立识别系统。在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特困农户基本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度。二是编制专项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三无”特困农户逐年减少。三是实现稳定脱贫。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面实施特困农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产业发展等工程,实现稳定有序脱贫的预期目标。
选准建设基点,推进“五大基础”进村。以31个贫困村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完善设施条件。一是实施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建设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和通班车。二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加大小水库、小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力度,使贫困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特色产业增收工程。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亩产6000斤、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葛根种植项目,力争到2020年葛根种植面积达10000亩以上。四是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村延伸、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列入本级生态乡村示范村给予支持。
选准项目落点,精心组织扶贫开发项目。科学谋划和实施31个贫困村2015年扶贫开发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通屯道路建设、产业扶贫、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两广”帮扶等项目,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200万元以上。同时,做好实施项目的报备和实施工作,制定资金的分配方案和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蔡庆斌 黄程桂 陆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