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方有参天树
——武宣县开展“双增一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纪实
绿树掩映下的一排排楼房透着现代气息,洁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甚至延伸到村边果园……走进作为牛心柿果专业村的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村民们谈起村里的变化,都说村级党组织功不可没。
根深才有参天树,源头活水促崛起。双龙村是当前该县大力开展“双增一强”活动显成效的一个缩影。“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党员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有力保证,也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书记韦德斌说,去年10月以来,武宣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以增加投入、增加力量、强基固本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双增一强”活动,通过规范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和工作阵地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
瞄准不足:增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林立斌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有感触,“农村党组织只有成为坚强的堡垒、致富的车头,才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在知识疾速更新的时代,为保障村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知识、技能领先于普通群众,武宣县不断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实施千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提升工程,开办5期党组织书记示范班,通过集中培训、现身说教、到发达地区考察、选派到机关单位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
该县还通过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难点村、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建立城乡联建联动联帮机制,做到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强带弱,整合县级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增强农村解决困难的合力。
2
加强保障:增钱
青瓦、白粉墙、三层楼,在偏远的二塘镇双桂村,漂亮的村级组织综合楼在大山深处格外显眼。村党支部书记廖国飞站在楼前高兴地说:“以前,村里议事无场所,办公无地点,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党员无活动,自从有了新综合楼,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武宣县投入300万元,解决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狭窄破旧,办公桌椅、公开栏、档案柜等基本办公设备不全的问题,完善相关设施,整合服务功能。“按照‘资源共享、一室多用、共建共用、强化服务’的原则,持续推进基层阵地综合利用,使基层阵地成为民主决策的‘议政堂’、脱贫致富的‘培训处’、便民服务的‘信息港’、乡风文明的‘文化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覃燕由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该县把解决“没钱办事”的问题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由县财政出资,提高村级办公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村干部报酬,落实行政村监督委员会主任通讯费,增强基层组织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
“办公场所、办公经费都有了,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更足了。”当了10多年的通挽镇尚黄村党支部书记的黄亘椅说,“有了固定办公场所,不仅村民办事方便了,村‘两委’的工作也越来越规范有序,效率明显提高。集议事、培训、服务、文化活动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农民之家’。”
3
强基固本:达效
“去年7月修好通往外面的水泥路后,我们在村边种下格桑花、油菜花,现在天天都有游客前来观光,有好几户农户还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很不错,是党组织带我们走出了困境。”4月7日,武宣镇大禄村码头屯村民余天陆说。
大禄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苦于没有技术和找不到致富门路。去年,该县选派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该村挂任“第一书记”,结合换届选举选拔村致富能手充实到村“两委”领导班子中,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使该村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乡村”建设、春耕生产等工作进入全县先进前列。
记者从武宣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去年该县新当选的1835名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608名;村“两委”干部兑现公开承诺事项1285项;全县有创业基地的农村党员2537名;建成党员创业示范园、基地67个,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