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旅游名县”阳朔的老百姓靠吃“旅游饭”。其实,金桔产业近年来对该县农民增收贡献占“大头”。3月24日,记者寻访金桔产业带“百里新村”,在白沙镇东瓜桥村,巧遇村民彭齐九采摘金桔。老彭说:“我只是普通户,去年金桔收入六七万元,收入过十万元的人家村里多着呢。以前的荒岭,现在全种上了金桔。”
县委书记谭峰告诉记者,“百里新村”涵盖阳朔、白沙、兴坪、葡萄4乡镇,沿线有两万多农民靠金桔产业发了财。今年,县里正在其他乡镇推广种植金桔,到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将达18万亩,产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超1.5万元。
“守在山村,人均纯收入年年过万元,‘百里新村’没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县农业局负责人说,种金桔在阳朔有上百年历史,金桔过去之所以没富民,主要是技术粗放、品质差。2001年开始,县里推广避雨、避风、避寒的“三避”技术,不仅解决了落果和糖化时间不足等问题,还延长了金桔在树上的保鲜期。金桔俏销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年以上万亩速度扩种,目前全县金桔种植面积10.8万亩,去年产值超过10亿元。
“扩种了不愁滞销?”面对记者疑惑,农业局负责人接过话柄:“不会,全国4个金桔主产区种植面积总共才33万亩,市场还大着呢;更何况,阳朔金桔经农业部认证属全国品质最好的,已远销东盟、韩国和俄罗斯。”
政策、资金、技术、销路等要素,直接关乎农民种植积极性,是能否保障阳朔农民长期守在山村发“恒财”的前提。兴坪镇落花田村村民老曾说,这些年,县里不断加大对金桔产业的投入,组织农民免费技术培训,还将柏油路修到了村里,把滴灌用水、用电都拉到了田间地头;为推广标准化生产和销售,县里组织农户“抱团”发展,成立了50个金桔合作社;每年还对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实行奖励;“新种金桔每亩能得300元政府补贴。这么好的政策,不种才是傻子呢。”
在桂珠金桔合作社果园,示范户赖玉梅笑言:“沿线每家住上了小洋楼,都是这几年种金桔富起来的。果子挂在树上保鲜,与外地金桔错时上市,卖价就能稳住。不瞒你说,我这一园金桔可以卖到4月份,如果现在想摘,上海华联超市明天就有卖。因为,采购商守在白沙市场等货呢!”
■短评
“恒”就是可持续发展
阳朔“百里新村”金桔产业带三万多农民十年来坚持不懈,将小小金桔做成了致富的主要依托,令人敬佩。我们从中至少得出三点启示:其一,在富民路上,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有方;其二,政府甘愿为群众致富铺路搭桥,从技术、资金、基础设施配套到销路扶持,真切彰显“以民为本”思想;其三,农民富而思进,每年上万亩的扩种速度,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群众自觉自愿。
老子曰:人无恒产,则无恒心。意思是说,老百姓如果没有能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也就没有持久不变的意志和向善的思想。这种“恒”,就是可持续发展。
百姓执着地守在山村发“恒财”,乃国家之幸、八桂之幸。如果全区农民都能找到类似的“恒财”之道,相信城乡一体化将可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