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朔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做活漓江水系文章,给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28.9%;入境游客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实现旅游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3.6%。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阳朔县漓江水面上,8000多平方米的舞台聚集了中外游客的目光。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演以来,几乎场场爆满。游客黄云华表示,他看《印象·刘三姐》已经有3次了,每一次都受到震撼。《印象·刘三姐》如今已成为阳朔一张闪亮名片。据该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正式演出以来,已累计演出2700多场,吸引观众超过30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过6亿元。
一直以来,该县为搞好阳朔水系生态建设,始终坚持漓江“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关停、拆除漓江及其支流沿岸工业企业146家;投资2.05亿元,建成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家,建成日处理垃圾9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个;投入2000万元,实施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设计总长度56公里,共安排37个节点,建设总规模6000亩,为漓江水质长年保持二类水质标准作出积极贡献。
在推进科学保护漓江的同时,阳朔县城水系治理也同步推进。以前,县城内的双月溪、桂花溪和凤鸣溪等水系,曾经只是几条臭熏熏的“水沟”。近年来,该县投资1.9亿元开展水系整治,将遇龙河水引进了县城,铺设排污管6000多米,建设叠水瀑布群、鹅卵石壁画、风雨亭、石拱桥,新建绿化带18000平方米,并将水系周边房屋改造成“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阳台、木花格窗”的桂北民居建筑风格,再加上投入6000万元进行夜景亮化工程,整座县城华美“转身”为一座大型观光园,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随着县城水系生态治理的推进,该县在城内还建设了孙中山纪念广场、徐悲鸿故居、阳朔公园等10处完全开放的主题广场、公园和休闲文化节点,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亲水休闲的空间,还成为集中展示阳朔历史的“文化长廊”,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此外,该县还将水系生态建设延伸至乡村。2009年,该县投资2100万元,于竹凉席工业区在广西率先使用先进的“物化+生化组合+深度处理+废水循环、固废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成为竹凉席企业群生产废水处理示范工程。日处理500立方米废水和8吨废渣,有效防止污水排入漓江支流遇龙河,使遇龙河景区每天吸纳上万人漂流。
如今,该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地表水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空气质量每年达一级标准天数超300天,环境承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旅游业和谐发展,该县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责任编辑: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