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基金,多渠道筹集挖潜改造、工业发展资金1900多万元,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进行扩能技改,共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02个,完成技改投资14.75亿元,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企业产能和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柳兴制糖公司年产值由4亿元提升到9亿元。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绰丰内燃机、迅达汽配、鱼峰橡塑等16家企业先后与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冶金轧辊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出广西唯一能为柳钢等大型企业配套奥钢联设备的"板胚连铸辊"核心技术。三是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自主品牌。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到62家,新增7家。"柳兴牌"白砂糖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花红药业公司的花红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古岭神酒"荣获"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名酒"称号;新增广西名牌产品6个、广西优质产品1个。运力专用汽车公司"后装压缩式垃圾车产业化"入选国家科技项目,精业机器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多功能塑料中空成型机,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努力推进"三个集中"。 第一,坚持"敢为人先、简政放权、联动发展、又好又快"的理念,本着互利共赢、合作开发、集聚产业的原则,按照构筑一个与农垦集团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建设一个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依托一个工业物流园区,完善一个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一个工业主导型工业新城的"五个一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广西农垦集团的合作,将合作开发面积从最初的3km2拓展到10km2,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新兴工业园被确定为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优秀园区,成为自治区唯一拥有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园区。第二,以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为契机,实施"退城进园",引导一、二、三工业开发区企业向穿山、进德集中区搬迁聚集。第三,破解资金瓶颈,成立园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投入资金4826万元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为加速企业入驻创造条件。第四,实施"民意畅通工程",实行领导干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制、领导干部联系挂点制、政府公共服务进园区设点服务和上门服务制,全程跟踪为企业做好项目用地、报建、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的协调服务,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2007年,全县园区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分别达60.9%、49.8%、42.2%;新入驻企业11家,新开工企业33家,新建成投产企业19家;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68.8%;实现税利1.2亿元,增长1.56倍。 (四)实施开放带动,在区域合作中推进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坚持"配套全球,全球配套"的理念,按照"接轨珠三角,融入长三角,走进北部湾"的总体思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一是不设门槛,放宽领域,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引进各类建设资金27.8亿元。二是围绕产业定位,立足于提升产品、产业关联度,坚持招商引资与"挑商选资"相结合,招大商,引巨资,坚持产业链补缺招商与延长产业链招商相结合,以江浙一带为重点区域,以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产业为主攻方向,主动出击"长三角"、"珠三角",突出抓好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开展协会招商、组团招商、蹲点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引导关联企业成片聚集,努力使园区形成"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产品由零散走向集聚、产业由松散走向集群"的经济洼地效应,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2007年,引进来自河北、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投资项目27个,协议投资总额50.2亿元,到位资金18.2亿元。目前,新兴工业园引进的125家企业中有84家是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企业。三是坚持推进合作招商与走出去跨国经营相结合,鼓励支持企业出口创汇跨国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柳工挖掘机、重汽运力、富鑫化工、南南塑钢等15家企业生产的工程机械、专用车、农用车、冶化等产品先后打进东盟市场,远销美国、非洲等地,2007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98亿元。 三、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城郊型特色农业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组织化、农产品市场化、营销网络公司化。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工作思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城郊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65亿元,增长19.2%。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实施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石漠化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信息网络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和品牌农业工程。安排财政资金300多万元,重点对种桑养蚕、甘蔗种植、种草养畜等项目给予扶持和补助,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发展。全县培育形成了42万亩甘蔗、35万亩无公害蔬菜、10万亩水果、8万亩桑蚕、6万亩双季莲藕等优势特色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八桂一都米"、"百朋玉藕"、"鲁比葡萄"等多个农产品品牌享誉区内外。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辐射带动发展甘蔗、桑蚕、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农户8.5万户,带动户均增收1600多元。三是探索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整体经营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8个,其中专业协会14个,生产合作社3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1000多人。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引导拉堡镇基隆村农民探索出一条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通过把土地经营权集中到村集体,联营合作开发建设物流园、集约使用土地等方式,该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收入近百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 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是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平台。我们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规划为先导,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加快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北联"的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建设"柳州后花园",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一是以规划为先导,扩展城市框架。坚持"接轨柳州,融入柳州,服务柳州"的发展方向,加快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把县城扩展为建设用地面积30-4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5-30万人的城市,扩大城市的规模。二是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国有固定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4.76亿元,为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障。三是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迅速提升城市品位。实施了涵盖市政、交通、供电、供排水、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方面的20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6.39亿元,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动工或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景观得到改善,城市品位迅速提升,荣获了自治区第六届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竞赛A类县城特等奖。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城郊紧密结合的区位优势,以"服务柳州、服务广西、服务大西南"为方向,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按服务业新增税收形成地方财力的20%以上、不低于200万元的比例用于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广西长乐国际物流集团、桂中海讯公司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入驻柳江,全县物流企业发展到13家,完成营业收入9.35亿元,增长63.3%,实现了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双赢。五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餐饮住宿、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29亿元,增长13.1%。旅游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百里柳江"沿江景观旅游带、九曲河流域城郊度假旅游带和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带的发展格局。 总之,2007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县区、发达地区相比,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和建设城市后花园战略目标,继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多重新兴历史性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和参与区域合作,坚持和谐创业,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推动柳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