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十二五”改革转型发展综述:风好正是扬帆时

  绿树成荫的柳钢厂区一角。  

  柳钢检验员在检验冷轧产品。  

  工作人员在检查冷轧卷质量。

  柳钢150吨转炉炉台。  

  柳钢炼铁高炉之晨。  

  高度自动化的柳钢热轧生产线。

  “全国500强企业”;

  “生铁、粗钢、钢材年产量齐上千万吨历史新台阶”;

  “柳钢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交上了四年连续盈利的优秀答卷。”

  “2011-2015”这一看似普通的历史单元,已成为柳钢历史上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魅力绽放。

  是什么让柳钢巨大的发展潜能喷薄而出,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答案是:改革创新!

  “十二五”以来的五年,柳钢发展面临的困难一波接一波,每一个波澜都惊心动魄,每一次考验堪称严峻非凡。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钢铁行业新常态,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潘世庆为班长的柳钢领导班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调结构、拓市场、促改革、强管理、抓廉政”为“转型升级”的思想新起点,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加快战略转型、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多业发展和开放合作的步伐,不断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取得了令钢铁行业瞩目的骄人成就。

  战略转型 焕发无限生机

  “十二五”期间,柳钢生铁、粗钢、钢材年产量齐上千万吨历史新台阶,吨铁、吨钢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柳钢连续四年盈利。其中,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利润2.1亿元;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612亿元、利润2.2亿元;2014年营业收入600亿元、利润3.15亿元。

  2015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MPI)发布“2015年度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柳钢位列第13位,与宝钢、河北钢铁、沙钢等位列前20位的钢铁企业组成第一方阵。

  这是一份让国内钢铁行业眼前一亮的优秀答卷,这是一份柳钢励志图强、砥砺奋进,切实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最好证明。

  面对新常态,柳钢人用独具柳钢特色的战略转型方式,在行业困境中,“转”出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转”出了亮灿灿、实实在在的成绩。

  ——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升级。“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4年以来,柳钢持续推进精细管理,不断淘汰、优化原有的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制度流程与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产业由“内生型”向“市场化”转型。柳钢产品得到了全面升级,品种的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五年来,柳钢先后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柳州市长质量奖,拥有广西名牌产品8个、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产品7个、冶金质量品质卓越产品5个;船体结构用钢板(钢带)获8国船级社工厂认可,国外产品质量认证4个。

  ——服务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柳钢逐渐实现由“关门做产品”到“开门做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走访,开展技术服务;成立直销公司,探索“代理制”销售模式,创新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钢材网络销售,仅2015年前十一月,电商平台完成销量30多万吨,创效1517万元。

  创新驱动 全力做优做精

  “十二五”期间,在钢铁行业进入发展新常态,形势持续艰难的时期,柳钢主动适应,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呈现出绚丽色彩,生产经营在彤云密布中,亮色渐现。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差异化路线。加大新品种研发及生产力度,重点开发市场潜力大、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品。

  ——装备升级阔步前行。2011年,小转炉大型化改造、冷轧二期工程建设等一项项围绕优化品种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改工程拉开了“十二五”规划的大幕。据统计,五年来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柳钢共完成技改投入90多亿元,超额完成了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建设任务,具备了年综合产铁1150万吨、钢1250万吨、钢材1800万吨的能力。

  ——稳步提高品种钢比例,特别是中高档品种钢的产量和比例。逐步打造在汽车用钢、集装箱用钢、建筑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家电用钢等领域的品牌产品,扩大品种钢市场份额,切实提升柳钢产品竞争能力,品种钢比例由“十一五”末的60%提升到了现在的90%以上,中高档品种钢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5%提升到了现在的60%以上。特别是2014年以来,柳钢加大了与本地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同年生产区内汽车用冷轧板29.5万吨,优化品种钢生产为公司多创效益6亿元。

  ——先后完成了产销计划管理系统、质量网、设备管理网、财务管理网、人力资源网、能源管理中心等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优化。全面启动MES项目建设,逐步实现了从销售、生产、技术质量、出货、财务、设备、物流、客户关系、人力资源、能源电力、决策支持、信息门户等系统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从客户个性化需求到内部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和无缝连接,从管理信息化到过程自动化的有效衔接,柳钢“智”造全面升级。

  一记记漂亮的“组合拳”,在逆流中奋力挖潜,高效低耗生产稳中向优发展。一项项敢想敢为的举措,使得柳钢的生产和降成本渐入佳境,最终取得让人振奋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柳钢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柳州市科技进步奖13项;申请专利118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获授权专利5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

  绿色引领 助建“美丽中国”

  “十二五”以来,柳钢以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大手笔书写着现代钢铁企业与山水城市和谐相融的动人故事。通过推进能源、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加大余能回收利用和污染源头控制、信息化技术改造,以清洁生产为核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克服了原燃料品位波动、铁钢结构不合理、控产等种种不利因素。

  五年来,柳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装备升级换代,在2013年柳钢拆除3座40吨转炉,一次性淘汰落后炼钢产能200万吨,既保证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收获了柳州的碧水蓝天。实现节能63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下达的61.755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连续保持重大污染事故为零。

  “近年累计投资60亿元用于环保和节能减排建设,建成500多台(套)环保设备,年环保运行费用超15亿元。”柳钢副董事长、总经理甘贵平说,柳钢坚持做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充分展示了中国钢铁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新形象。

  2015年,在钢铁行业十分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使转炉外排烟气达到环保新标准要求,柳钢投资1.6亿元优先安排了一区、二区5座转炉进行煤气干法除尘改造,改造后转炉煤气将实现全干法处理,外排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20mg/m3,同时增加转炉煤气回收量10立方/吨钢,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柳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以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各种煤气回收发电利用、各种烟气余热回收;实现废水集中处理回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上,先后建设高炉水渣超细粉、转炉钢渣热焖及磁选,实现高炉水渣与转炉钢渣均实现综合利用,年处理各类冶炼废渣近500万吨。

  2011年柳钢荣获广西“清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2012年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称号;2013年率先被国家工信部列为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之一;2014年获广西“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先进企业”称号;2015年位列“2015中国钢铁企业绿色评级”第12位……

  “一江抱城山水美卷,五彩画廊生态花园。”成了柳钢绿色发展的真实写照。

  多元发展 不断做大做强

  多元产业一直贯穿于柳钢“十二五”发展。2014年,柳钢新领导班子上任以后,提出了“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转型方向,把多元产业放在与钢铁主业比肩的位置,用跨界的思维大力发展多元产业。

  柳钢多元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散到聚华丽转变,形成了定位清晰、方向明确、产业布局科学的多元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到“十二五”末,柳钢的多元企业达18家,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形成“三大类别”。经过不断的摸索,柳钢对多元产业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彻底改变了以往多元企业功能定位没有准确界定、发展方向模糊的问题,形成完全依托柳钢、半依托柳钢、完全面向市场三大类别。

  ——明确“四大板块”。“十二五”末,柳钢明确重点抓好物流和贸易、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能源与化工、服务业四大板块项目,全力推动多元产业发展。同时柳钢着手培育多元产业上市,推动多元产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探索贸易、物流、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能源、钢材延伸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混合制发展模式。

  哪里有资源配置需求,哪里就有企业发展潜在的机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柳钢各多元产业板块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挖掘创效潜力,切实担当起了“多元增效”的重任。

  国际贸易与物流领域:成立西江流域最大的物流公司——广西柳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运输车辆1360台、船舶315艘等运力资源,成立不到一年,该公司就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时,成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

  医疗健康养老领域:成立桂林仙源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分享国家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建设柳钢老年公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积极打造“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老年公寓设计床位1000多个,有多种不同面积户型,可全方位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环保及循环经济领域: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实现对能源生产、使用信息化监控,优化调度动态平衡,动态反映能源成本;加强固废资源开发利用,投用120万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工程,实现柳钢冶炼废渣全部回收利用。建设强实4号、5号生产线,将高炉废渣、矿渣通过研磨转化成矿渣微粉。仅5号生产线每年可将95万吨矿渣转化为矿渣微粉产品,变废为宝。

  开放筑梦 拓展发展新天地

  开放,体现一种胸怀、一种气魄、一种力量;是“新常态”下柳钢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2014年以来,“开放合作、共赢未来”的理念激活了柳钢转型发展的创新因子。柳钢不断完善开放体制、优化开放环境、培育开放心理,让柳钢转型升级之路焕发出新气象。

  2014年以来,中国一冶集团、贵州盘江精煤公司、广西铁路投资集团等一大批区内外优秀企业陆续到柳钢谈合作、谋发展;柳钢分别与晋能集团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电广西能源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等极具规模与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展开全方位合作。行业困局中,柳钢以“开放合作”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布一棋而活全局。

  钢铁企业,既不是产业链的核心,也不是市场的终点。新常态下,柳钢对自身的发展角色进行了一次重新定位——做钢铁产业链里一个开放的“内市场”,自己既是市场的供应者,也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开放合作,就是把柳钢作为产业链里的“内市场”,让更多的科研院校与企业参与柳钢这个“内市场”的开发与竞争。

  “内市场”思维,催化了“产学研”合作新风潮。柳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敲定《高等级汽车板产品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与中南大学开展《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究》合作;与东北大学开展《高速线材超快冷技术应用》研究……无论是在提质量、降成本方面,还是在开发新产品、节能环保等方面,柳钢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让柳钢科技创新的道路更加宽广。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如今,一个“钢铁主业优,多元产业发展快,绿色发展好,企业形象美”的新柳钢精彩亮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 乘势而上谋跨越

  “十三五”期间,柳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大做强多元产业”的转型升级总体目标,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打造绿色钢铁、实现合作共赢、增进员工福利,力争到2020年产能规模达2000万吨、营业收入达1600亿元,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的优秀企业集团,为自治区“两个建成”宏伟目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实施“沿海战略”,实现产能转移,稳步推进企业战略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柳钢产业布局,包括生产布局、资源保障、深加工、贸易、服务布局,切实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坚持协调发展,全面深化非钢板块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提升多元创效能力。重点打造物流与贸易、能源与化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四大多元产业板块,形成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两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技术创新,实施“绿色钢铁”战略。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强化生产全流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和高洁净钢技术研发,走好质量效益型绿色发展之路。

  借助“互联网+”优势,推动钢铁制造向“服务钢铁与智能钢铁”转变,促使工业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拓展钢铁产业链和价值链,努力为客户提供全面钢铁材料解决方案,不断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全力打造智能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