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盘活开放发展这盘棋。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广西视察,对广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新发展阶段广西的发展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

  国家新战略,钦州新使命。在党的领导下,钦州市和全国一样,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钦州市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亦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已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国际门户港和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钦州市靠祖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沿海纵轴最南端,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江海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近年来,钦州市在对外招商中,以“钦近东盟,共赢之州”诠释其地理优势和开放发展理念。如今,生机勃发的钦州正朝着“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愿景迈出坚实步伐。面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钦州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改革的红利、内在需求的潜力和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叠加起来,形成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创优为主的质量与效益相结合、结构与效益相统一、内力与外力相融合、城市与农村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钦州经济升级版”新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钦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着力实施六大战略举措,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钦州篇章。

  一、钦州产业集群发展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钦州陆地占地面积10895平方公里,排名北部湾城市群第9位,海岸线562.64平方公里,排名北部湾城市群第3位,2019年末总人口417.66万人,在15个北部湾城市中排名第5位。2020年钦州实现生产总值1388.91亿元,广西排名第5位,北部湾城市群排名第7位。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6%,排名广西第10位,排名北部湾城市群第8位。2020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排广西第1位,北部湾城市群排名第3位;财政收入增长7.3%,排广西第4位,北部湾城市群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8%,排广西第5位,北部湾城市群第6位。其中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南宁、茂名、湛江,其中南宁市GDP总量最大,GDP总量为4506.56亿元,同比增长5%。茂名市和湛江市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GDP总量分别为3252.34亿元和3064.72亿元,增速分别为4.3%和4.0% 。十三五期间,增速最快的城市是崇左市、阳江市、北海市,增速分别是8.5%、8.2%、8.1% 。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人均GDP为4.71万元。其中人均GDP超7万元的城市有3个,分别为北海市、防城港市、海口市,其中北海市人均GDP最高,人均GDP为7.74万元。防城港市和海口市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人均GDP分别为7.28万元和7.18万元 。超过全国人均水平有北海市、防城港市、海口市3座城市,超过北部湾城市群人均水平有北海市、防城港市、海口市、澄迈县、南宁市、昌江黎族自治县、茂名市、阳江市这八城市。

  钦州市虽为广西最早第一批次的北部湾城市群,但经过3年多的发展,与首府南宁、湛江、海口、阳江甚至是玉林等等,其体量、人口吸引、科研投入、重大产业及人均财力都相差甚远,人口及范围虽排在前5名,但三年来,却在北部湾城市群15个城市中始终排名徘徊在7、8名左右。

  钦州深入实施港城联动以及城乡融合战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区港口物流、加工贸易以及滨海制造业发展龙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滨海新区快速发展,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以核心城市为中枢,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加快形成,城镇化率超过5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以户籍、交通、通信、金融等10大领域同城化为动力,加快钦北防同城化纵深发展,合力打造北部湾城市群。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超1.3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395万标箱,分别增长14.4%、31%,两项排名均位居北部湾城市群第2位,呈现出质和量齐头并进的势头。总量分别进入全国沿海港口的第19位、第12位,重庆、四川海铁联运班列保持“天天班”常态化运行,云南班列实现双向“天天班”,新开行钦州港至四川宜宾、攀枝花、遂宁、重庆长寿、涪陵、广西桂林、柳州、湖南怀化等城市海铁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海铁联运班列全年开行3571列、增长69%,发送集装箱17.8万标箱、增长69%。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量28.3万标箱,增长103%。钦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东线电气化改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累计进驻各类港航物流企业139家,北部湾港保税燃油供应基地落户并正式运营。

  “十四五”期间是广西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格局、充分发挥开放优势的关键期,是向海沿边发展经济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是钦州市启动港城联动、城乡融合,深化改革的发展规划的元年。随着国家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钦州市将充分把握广西获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战略机遇,通过“国际门户港、自贸试验区、绿色石化业、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内外交通、信息、文化旅游以及临港产业协调合作、互联互通等、打造一批重点支撑产业以及产业增长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钦州经济更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钦州产业集群发展难点及增长极分析

  (一)顶层设计及集群功能未能衔接,港城融合规划需完善。

  钦州市的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城市空间规划、用地用海规划、投资招商联络及信息基础共建共享、交通互联互通、主导产业分工、发展任务目标、人口集约规模等等,尚未列入到自治区以及国家层面的十四五规划。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出台,钦州应重点研究明确产城融合主攻方向。钦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广西自贸区钦州片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多区资源优势结合,为钦州构建承接“三企”入桂以及长三角等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打造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新发展、实现临港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宽广平台。

  (二)产业增长极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大

  第一,港口经济支撑产业水平低,钦州市除大宗散货、化工耗材有起色外,精深加工、组装包装以及物流仓储、集散配送、展销展示、免税购物、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还较低,过路经济占比过大。

  虽然钦州30万吨港建设基本完成,但是停靠及装卸能力还需要全面完善。虽然国际航线多达40多条,但是自主拥有的到城市群域外国际远洋货轮不超过3艘,与大型港口运力远远不匹配。

  第二,生产要素保障不足突出

  一是企业融资“短板”亟待解决。2020年底,钦州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15.35亿元,贷款余额593.45亿元,存贷比为64.83%。

  二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至2020年底,钦州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3.8万人,占人口比重约为2.1%。且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于教育、卫生领域及各行政事业机关,而懂市场善经营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研发领军人才、产业规划、金融风投等高技能人才缺乏。

  三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约束增强。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公园1个、森林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2个,总面积约339.9万公顷(已扣除重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大部分重大水利、交通、能源项目建设大多涉及这些保护区(如钦州的红树林保护范围),城市群用地用海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

  (三)融合赋能,以临港绿色工业集群为钦州工业发展主轴。

  将钦州临港产业拧成一股“绳”,优势互补,提高行业竞争力,再加上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产城融合之路必将引领钦州深化改革开放、深度融合南北钦防城市架构、打造向海工业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钦州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及转型升级对策

  (一)以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创新转型升级

  1、推动“新基建”与钦州主导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

  广西出台的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区域新基建的重点是加强战略性、网络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基建固有的作用,更可以获得比传统基建更大的乘数效应。广西钦州市的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000万,5G网络用户达到530多万。2021年5月21日广西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基于5G的数字广西建设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25日,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钦州自贸区云仓在钦州全面启动。钦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如钦州的华为智慧小镇、钦州的东盟信息港等等,使得创新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前,钦州市正在落实中国-东盟信息港十四五规划项目,全面实施数字北部湾战略的基础设施平台,以新基建融合临港产业发展。

  钦州自贸区数字港将规划东盟信息港云仓、云计算、云实验室,计划投资136亿元,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计划引进100家数据交易企业以及关税贸易、港口加工、跨境文化以及创意服务企业,到2025年十四五全面建成,将可以为平台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清洗、分析、咨询、展示、应用等全链条、全方位、一站式的生态服务,覆盖信息核验、营销获客、精准服务、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深度撮合服务。

  2、抓产业布局,不断拓展产业集聚增长极。

  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突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加快打造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验区要全力打造千亿元等高端产业集聚。临港经济开发区要不断提升港口能级,主动对接自贸区,推动临港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30万吨级油码头港池疏浚工程交工验收、登陆点围堰工程基本完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二期调整工程、大榄坪南作业区7#8#集装箱自动化改造和9#10#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大榄坪作业区1#—3#泊位等开工建设。钦州港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业务迈入1万标箱大船时代。《钦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鹰岭作业区2#泊位、勒沟作业区13#14#泊位、果子山作业区8#9#泊位获批对外开放。平陆运河项目全面开展前期工作。努力做好七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使石化与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效益转化加快提速,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齐头并进,造纸与木材加工业继续升华,促进钦州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产业集群增长极。

  推动钦州企业制造环节“走出去”、研发和销售环节“留下来”,鼓励支持现有特色农产品如灵山荔枝、茶叶、奶水牛以及香料等大型集团以“总部-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的形式向外扩张,培育钦州自己的跨国公司。积极鼓励本地企业抢占产业发展高端,做长产业链,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产业的链式发展提高竞争力。同时要大力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培育全市的海洋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且具有钦州特殊的产业集群。

  (二)以优化提升为主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齐头并进转型,以服务业的跨越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1.打造高端业态。要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推动治金、纺织、船舶、机械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瞄准“微笑曲线”两端转型。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快服务外包载体建设,加快打造钦州工业企业服务环节分离的服务外包特色。要加速发展现代物流,放眼长三角,接轨粤港澳,以临港新城、五大物流园区为重要载体,打造绿色岸线。要主动对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升级、要素溢出、产业转移和人文交流进行深度跟踪分析,利用我市工业园区、跨合区、跨境劳务、保税仓政策等的优势,吸引外界投资。

  2.创新金融运作。在经历了5年的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工作后,钦州市作为金融改革试点的主战场之一,在推动财政金融改革,优化政府融资结构,提高中长期融资比例,压降短期融资和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了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金融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信贷金在产业导向和经济转型上的资源配置作用,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完善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产品,保障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完善多元化的科技金融合作创新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3.强化品牌战略。品牌建设是现代服务业的灵魂,是企业提升知名度吸引顾客的保障,更是服务业发展的趋向。围绕品牌做大做强,积蓄发展后劲。积极促进服务业企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围绕做特做优,实施品牌经营。打造钦州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文化品牌建设、旅游品牌建设等,积极引进和打造重点项目,造就钦州服务业鲜明个性和品位特色。围绕做美做好,培植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逐年攀升。

  (三)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部署要求,以广西钦州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列入广西第二批改革集成试点为契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推进乡村振兴上闯出新路子。

  1.以规划为龙头,优化城乡发展布局。建设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是事关钦州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既要突出主城区,更要面向全市域。要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服务项目,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合理布局、片区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机制体制,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2.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引领,提升城乡发展功能。全面提升交通体系对城市的整体支撑功能,形成北部湾 1 小时交通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钦州市主动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主导作用,开通覆盖大西南、联通大西北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体系,紧紧依托交通建设、文化软实力打造、滨海花园城市推进等三大战略支撑,在规划、交通、人才、环境等方面,不断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融入,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大中城市的同城效应,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一批对接高速公路、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二级公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形成“以城带镇、以镇连村、县域互动、互融一体”的网络化交通布局。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县域中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3.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要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此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不能一味局限于农业发展,钦州市的城镇发展应该是既要蕴含着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乡村农耕文明,又要能够体现具有我市的工业化发展、城乡化发展和特征的现代文明。

  4.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大力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同时还要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力度,以财政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程度地提高财政支出在农业的使用效率。

  5.以民生建设为关键,促进城乡均衡普惠。牢固树立民生为先理念,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科学制定新一轮学校布局规划方案,加快推进教育新区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事业,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惠民成效。

  6.以社会管理为抓手,创新城乡管理机制。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质机制,加快形成城市、农村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政府管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钦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网格文明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支撑的基层管理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推动新基建等低碳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视察广西时特别强调,要注重与环境相协调的绿色产业发展。因此,钦州更应践行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的转型升级,助推绿色钦州的发展建设。

  一方面,针对城市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资源,共建数字化技术及解决方案社区,利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开放模式,对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临港数字工业、智慧港口特色优势,协同推进供应链要素数据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化,支持打造“研发+生产链+物联网”的数字化产业链,推动城市群平台间数据和服务的互联互通,最终加速形成北部湾城市群“各得其所、互利共赢”的产业数字化生态。

  1、通过发展新基建做好钦州数字城市“软硬同步”、协调、互促发展的顶层设计。目前,钦州正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大力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的建设,推进数据交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力争把钦州城市群数据交易生态和产业做大做强。钦州市应下大气力推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数字化港口建设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工业软件、高端应用软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卡脖子”问题。钦州布局新基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行”。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大力开展科学规划、统筹布局,下大气力优化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有效信息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并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2、做好新基建项目的需求分析与科学测算。开展新基建项目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解决当前钦州发展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入手,科学开展项目需求分析与测算,实现从“战略目标”到“业务应用目标”到“系统建设目标”的科学推演设计,立足港口经济、适用、先进、高效,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基建设施与服务。据广西大数据管理局数据显示,钦州借助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区域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15%,远低于大湾区的55%以及长三角的48%,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也相差甚远。同时,钦州市域内有超过6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

  3、做好新基建的数据对于钦州市的赋能和长效运营。钦州自贸区“智慧湾”建设项目及监理服务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国家信心中心软件评测中心专家组验收。该项目将依托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通关无纸化协同平台,企业将从中受益。“通过减少单证,减少作业环节,减少数据重复录入,推动海港口岸作业各环节无纸化和电子化等措施,优化通关流程,减少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与国内一流港口水平看齐。按照部署,到2025年底,钦州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达将到国内一流水平。各类使用企业占比均在97%以上,引航业务主要在钦州港推广应用,两次企业满意度调查,满意以上占98%。据统计,当前钦州港进出口通关存在36个人工环节和41份纸质单证,十四五规划即2025年前完成“智慧湾”项目系统在钦北防上线后,将为钦州减去28个人工环节、34份纸质单证,平均减少各环节口岸作业时间21.5小时,减少后续作业时间12小时,位于137个大型港口全国排名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