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美丽南方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论坛举行

  3月24日,在美丽南方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区内外的硒研究专家为与会人员描绘了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前景,指明了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美丽南方是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如何将富硒功能农业与田园综合体完美融合,将成为西乡塘区打好富硒“金算盘”的新方向。

  小试富硒农产见效益

  周末的美丽南方,来观光旅游的市民不少。在美丽南方硒施养生园里,市民岳小姐正在采摘草莓,她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不一样”,比普通的草莓更清甜,口感也更好。因为这块草莓地是园区种植富硒草莓的试验田。

  据了解,2017年10月,广西硒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在园区里试种富硒草莓,现在产出的是第二批果。“第一批果的效益不错,卖到了80元一斤,下一步我们将把产品拿到广西农科院进行检测,如果达到富硒标准,我们将铺开种植。”公司副总经理牙政茂说。

  未来,园区还将陆续种植富硒桃金娘、富硒皇帝柑、富硒莲雾等产品,让市民品尝更多富硒农产品。

  打富硒算盘的并不仅仅是牙政茂,广西习缘辣木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国新早在2015年就投身富硒农业。

  2015年,沙国新在西乡塘区老口村承包了百来亩土地种植富硒辣木,“富硒农产品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辣木本是天然的富硒植物,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吃得健康的需要,也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现如今,沙国新的公司已经形成富硒产业链条,辣木的茎、叶、根都可用来饲养家禽。此外,公司还帮助坛洛镇贫困村那坛坡发展富硒辣木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沙国新认为,新时代下人们已经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富硒农产品属于功能性农产品和健康产品,富硒农业也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发展新方向。

  富硒功能农业前景广阔

  在对美丽南方进行实地考察后,国际硒研究学会秘书长尹雪斌认为,在美丽南方发展富硒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广西有地域优势,而西乡塘区作为南宁重要的农业板块,在发展上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给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利好消息。”尹雪斌说。美丽南方不仅是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也是农文旅融合的标杆,通过这样的平台,能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硒文化,接受新理念。

  怎样实现富硒农业与田园综合体效益的最大化?尹雪斌认为,西乡塘区要抢抓广西的“功能农业”中心地位,一是做好硒产业规划,按照广西硒产业中心做定位、理思路、出方案、绘蓝图。二是高标准建设万亩智慧型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单品冠军”,即精选在广西叫得响的品种,集中力量打造2—3个富硒功能农产品,并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研究与制定。四是形成集功能农业科普馆、硒产业服务中心、产线、田间基地于一体的广西功能农业集成示范中心。

  “在美丽南方核心区可以重点种植富硒水果、蔬菜及主粮,并开发富硒果蔬采摘体验,吸引游客来这里吃‘硒餐’。”尹雪斌建议,美丽南方可以通过电商把富硒产品推向全国,并努力成为富硒产品的展示平台、体验平台、集散平台。尹雪斌透露,下一步,其带领的团队还将与西乡塘区进行战略联合,包括设立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后续产业链服务等。

  “富硒产业发展起来后,要使产品走得远,必须在品牌化上下功夫。”广西富硒办副主任何礼新认为,富硒农业将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治区政府对富硒产业有专项资金扶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富硒项目,相关业务部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包括技术力量、专项资金扶持等。

  助推富硒产业落地生根

  西乡塘区要抢抓广西的功能农业中心地位,何为功能农业?尹雪斌介绍,功能农业就是要种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富锌及富含植物化合物等),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属于农业3.0时代。功能农业不仅开启了人们“吃的新时代”,还将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2017年,功能农业的表述还被列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主食提升行动”、“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等。

  “目前美丽南方已有部分园区在探索富硒产品种植,并获得了一定效益,这对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西乡塘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雍展说。

  在当天的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对美丽南方的企业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企业和消费者能从中实现双赢,一方面企业借机发展壮大,一方面富硒农产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不少农业致富带头人也因此信心倍增。“下一步,我们考虑拿一块地做试点,如果成功的话,将来会考虑全面发展富硒农产品。”双定镇秀山村花伏坡起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刘庆营听完专家的讲解后,对发展富硒水果玉米和富硒南瓜更有信心。南宁市顶哈化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邓明中也对富硒养殖产生了兴趣,他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和扶持政策,助推富硒产业落地生根。

  下一步,西乡塘区将依托适宜发展硒功能农业的资源优势,以美丽南方为核心,以创新驱动实现传统农业向功能农业转型升级。(记者 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