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什么从农业开始

东盟新四国经济转型述评之四

  ■东盟改革新观察

 

  东盟新四国的市场化改革都从农业开始。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转型国家的改革转型都从农业开始。

  农民生存、农业发展、农村现代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落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转型国家改革前大都是落后的农业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农民生活贫困。因此,推进改革转型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本国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的越南和老挝,食品短缺十分严重,饥荒几乎遍及全国。柬埔寨则是“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占全国劳动力的78%。改革前的缅甸,是东南亚“最贫困的国家”。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时,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城市人均年收入为430元,而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33元。

  越南改革的头10年,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粮食供给。老挝在推进农业改革进程中,也逐步推行家庭承包制,把土地直接给予农民。柬埔寨早期的农业改革,建立了“生产合作组”的组织,但在后来的改革中放弃了集体化,普遍建立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自由市场。缅甸在改革中强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并提出以农业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

  新四国初期农业改革最重要的成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越南农业改革后至1989年,不仅保证了粮食自足,而且当年出口大米142万吨,到2005年,越南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柬埔寨在柬泰边境地带逐渐形成了活跃的农产品贸易市场。缅甸在农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后,于2011-2012财年提出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步伐。2012年9月,在中国广西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粮食供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这方面缅甸正在努力。

  近几届东博会,除泰国的大米展外,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四国的优质大米也现身展会,从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国家农业经济改革取得的重要成就。

  把新四国农业改革与中国农业改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农业改革都是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改革最初都是群众创造,国家加以引导推广,都以法律形式来确保农业改革的推进,模式都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对粮食流通体制都实行市场化改革,即把粮食放到市场上进行自由贸易,等等。

  总之,新四国的改革都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并且四国的农业改革都大大提高了本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面貌得到改变,为全面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诚然,目前新四国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现代化建设滞后,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时至今日,新四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首要领域。自贸区建设以来,新四国一直重视与中国推进农业合作。2016年第13届东博会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与会的新四国官员表示,在农业这一领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