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东盟合作共建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的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要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那么,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部署,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开放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带动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形成广西面向国际国内开放合作新格局,其意义十分重大。在此,就广西与东盟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做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构想。

  一、广西与东盟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岭南先民就开辟了南海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早800年左右。面向东南亚,联通南亚、非洲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海上大通道,使广西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二)具有日益夯实的基础设施条件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港口基础条件特别优越。北部湾港拥有泊位2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6个,吞吐能力达2亿吨;开辟了北部湾港至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多条直达航线,建立了以钦州市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与东盟多个国家签署了港口合作备忘录和港航物流合作协议。钦州保税港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凭祥综合保税区组合形成了功能日益完善的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在先行先试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中国—东盟信息港落户南宁,为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便捷条件。西江黄金水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港口码头吞吐量日益增加。

  (三)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广西与东盟国家有着悠久的人文交流历史。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在广西设立了总领事馆,马来西亚馆已完成选址。广西区内大学已开设东盟10国的官方语言课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青年联合会、企业家联谊会、青少年培训基地、妇女培训中心落户南宁。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了37对友好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在南宁成功举办8届,中越青年万人大联欢已在广西连续举办2届。拥有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性平台。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紧密。贸易额年均增长超30%,其中边境贸易额比重超过60%,东盟已连续1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地和广西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广西最大入境客源市场。

  (四)合作平台更加务实丰富

  成功搭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等重要国际区域性合作平台,并多次举办交通部长会议、质检部长会议、海关论坛、矿业合作论坛、环保论坛等,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承建了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和关丹产业园,开创了“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国—柬埔寨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一系列产业合作和投资贸易平台加快建设,不断探索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逐步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新机制,有力促进了我国与海上东盟国家在港口物流、临港产业、海上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二、广西与东盟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

  (一)加快形成海边江一体的战略布局

  发挥海边江齐备的独特优势,坚持海陆互动、边海协动、江海联动,联动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形成海边江互为支撑的战略格局。

  第一,北部湾经济区要充分发挥开放门户和沿海新增长极作用,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直通东盟的海上运输能力,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加快建设龙港新区建设进度,打造环北部湾城市群,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推动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基地和重要门户。

  第二,西江经济带要发挥上联滇黔湘下达粤港澳的通江达海优势,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跨越发展,推动两广一体化,形成西江经济带发展新亮点,带动和支撑西江经济带加快崛起,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江海大通道、合作发展新高地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

  第三,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要充分发挥中国通向东盟的陆上国际通道优势,大力推进西南中南地区通向东盟的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加强沿线国家和城市经济合作,建设优势互补、区域分工、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跨国经济走廊,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陆地支撑,实现海陆统筹,促进海陆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布局

  第一,深化和丰富中国—东盟的展会论坛。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重点形成的“南宁渠道”,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效应越来越好,各种以“中国—东盟”冠名的论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南宁渠道”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系列展会论坛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第二,加快形成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带。在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基础上,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带,实施带状式融合发展战略,使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带建设成为两国人民安居乐业、富裕繁荣的跨境经济合作带,进一步巩固睦邻安邻富邻成果。

  第三,加快建成泛北部湾产业群。加快调整和优化广西北部湾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泛北部湾国家加强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延拓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建成泛北部湾产业群。在南宁设立“以色列特拉维夫尖端医疗工业园”“德国柏林医药工业园”“科隆轻型农用无人机工业园”。以色列的医疗器械、光学仪器全球领先,而我国在该领域内的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链条短,适合采用先组装生产、技术转让再到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梧州中恒制药厂落户南宁后,生产的血栓通产值达到100亿元,但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及其他高端药物主要依赖进口,如果能够适当引进柏林制药企业进入,很快能催生年产值达500亿元的制药集团。轻型无人机喷射农药、化肥是全球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目前南宁田园生物公司与西安618所联合研制的轻型无人机已经成功,且质高、价廉,若能强强联合,生产面向全球的轻型无人机,再逐步向气象、航拍等领域延伸,就可以使广西成为世界农用无人机的最大生产、研发基地。在防城港设立“多特蒙德特种钢工业园”,重点发展系列精品钢材及锰、镍等合金关联产品,抢占技术制高点。目前防城港千万吨钢铁产业项目已经启动,可以考虑以“园中园”的形式单独设置,真正形成产业互补、技术互补、要素互补的梯次产品结构形态。在钦州设立“德克萨斯州石化工业园”,为广西石化工业特别是中石油钦州炼化二期、中石化铁山港炼化一体化、广维生物化工VAE浮液二期、玉林龙潭重交沥青及精细化工等工程服务。在北海设立“加州电子产业园”“圣彼得堡船舶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终端、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原材料等产品和修造船产业。加紧龙港新区产业布局,形成泛北部湾合作新亮点。

  第四,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着力构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打造以石化、钢铁、修造船、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为中心的三角形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加快发展以海洋运输业和物流业、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修造船业、临海工业等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第五,促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完善和提升连接西南、中南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与东盟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海陆综合枢纽。

  三、广西与东盟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提升“南宁渠道”服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功能。积极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在促进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用,使之成为同时服务“10+1”和“10+6”的有效载体。加快整合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等机制,增强服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功能。

  第二,把泛北部湾合作机制提升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泛北部湾合作的机制功能作用,使泛北合作成为服务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机制。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在港口、物流、金融、农业、科技、环保等领域启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争取亚投行、亚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或基金组织加大对合作项目支持力度。

  第三,深化和拓展中国—东盟重点领域合作机制。一是强化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拓展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平台,促进广西与东盟企业互相参与港口投资建设。二是深化产能合作机制。推广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推进中泰、中印尼、中越、中柬等合作产业园建设,使之成为跨国产业合作重要平台。三是完善人文科技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增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青年联合会、青少年培训中心、妇女培训中心等平台作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联合金融学院,联合培养金融高端人才,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四是推动建立生态合作机制,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在北部湾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加大合作,搭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五是建立海上安全合作机制。推进北部湾国际搜救合作,推动建立区域间应对涉外突发事件、领事保护和海上搜寻救助合作机制。六是商谈建立广西与东盟双边合作机制。支持广西与东盟国家商谈建立联合工作组机制,充实完善广西与东盟国家建立友好省区(城市)工作布局,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七是建立健全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亚洲货币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在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金砖国家银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开发银行,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资金健康运作。

  (作者系广西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