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流: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五个关系

  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研究制定了《贺州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提出要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即实现全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县(区、管理区)全覆盖和全市主要特色农产品全覆盖。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把我市的示范区建设得更好更快更有成效,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地,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五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一主与多辅的关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示范区既要有主打的核心产业,同时也要发展其他辅助产业,这样才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农业产品,季节性很强,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如果单靠一个产业,产生不了高的综合效益,也不利于农民增收。因此,创建示范区,必须坚持一主多辅,既要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打出品牌,但也不能单打一,要发展辅助产业,在拓展区、辐射区更要做到一主多辅。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好其他辅助产业,以利于丰富示范区内涵,拓展示范区功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二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对示范区的规模,自治区有明确的标准,核心区连片面积要达到3000亩,拓展区要达到5000亩,辐射区要达到10000亩。这是硬杠杠、硬要求,必须达到。但我们也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如果片面追求规模,势必导致建设粗放、发展粗放,达不到创建示范区的初衷和目的。因此,在建设示范区过程中,要兼顾规模与质量,在保证规模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幅度提升示范区的产量和产值,让示范区的产出更高效、产品更安全、资源更节约、人与环境更友好、对农民增收更有帮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范本。

  三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核心与拓展的关系。示范区的“核心”是“示范”。我们创建示范区的目的,就是力图把各种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把先进的物质技术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起到辐射传导和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区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必须既要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名片,又要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为此,在建设示范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不大铺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如果示范区可看却不可学,变成独苗、盆景,这就背离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示范区创建的要求。要在创建的方式上多想办法,勇于创新,探索出实用、适用、可学的创建模式,让周边地方可以直接借鉴或套用。拓展区、辐射区是示范区的延伸,在建设示范区过程中,要把核心示范区与拓展区、辐射区一起统筹谋划、同步规划、梯次建设、联动发展,进而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乡镇、整个县(区、管理区)的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多点齐发,以点拓面,形成现代农业大发展的大气候、大场面、大成效。

  四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怎么体现示范区的示范性?就是要做到在品种技术、物质装备、加工转化、体制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走在前列,做到硬件要“硬”,软件更要“硬”。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既要搞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更要注重科技、研发、创意、体制等软实力建设,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来装备新农业,用新体制来激发示范区活力。就我市目前能力来讲,搞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不是很现实,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和物力作支撑。因此,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上。要善借巧用外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步伐。要广泛引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推广机构、科技推广模式,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示范区建设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建区、兴区、强区。

  五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农户与老板的关系。实现农民增收,是建设示范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以往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工商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都会介入进来,甚至成为投资主体。通过引进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客观上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有利于社会资源回流农村、反哺农业,有利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但是,在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潜在着产生新的圈地运动和产生新的失地农民的风险,如果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农民得不到预期的利益,就会萌生抵制、排斥的情绪,不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与确保农民利益的关系。一方面,要搭建平台,积极引进新的经营主体、引进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以解决目前农业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还要让投资者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并从中受益、增收致富。在具体建设中,要防止一企独大,避免把示范区建设搞成圈地运动,而农民把土地流转后,只能在旁边看,或是帮打工,收益不高。要鼓励多元投资,大力提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建设模式,公司企业、合作社、个体老板、农户都可以进来。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生产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探索建立与农民利益联结的机制,建立多种投入、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通过推行老板承包土地费逐年增长、土地入股、二次分红、收入分成、股份合作等办法,既充分调动老板的积极性,又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从而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