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华山:重视加快乡村道路建设

  乡村道路建设事关广大农村群众出行权益,事关广大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事关城乡市场一体化步伐,事关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事关新农村的全面实现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中央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积极扩大内需、积极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大战略、大政策背景下,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既是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真抓实干、勤政惠民的重要抓手,也是事关民族地区扶贫攻坚、落实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广西不仅在构筑高等级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等交通干道网络体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通过扎实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和大力推进“千村公路畅通工程”,乡村公路建设取得骄人成绩,90%左右的建制村已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在一些乡村道路建设比较好的乡镇村屯,均发生三大变化:首先,路修好了、变宽了,居民出行更频繁、更活跃了;有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的村民越来越多,各种用途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纷纷出现。随着路况的不断改善,供电、供水、通信、煤气、物流、商业等公司也逐步把电线、水管、网线、煤气业务、快递业务、商业网点延伸到村并把服务标准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商品流也日趋见涨,人们从购置日常用品、家具家电到建房、装修,从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模式,到从事多种经营、综合开发,都越来越与其他地方同时段、同步骤。特别是在信息、观念、时尚、生活方式等方面越来越与先进地区同频率、同节拍。可以说,乡村道路的改善直接刺激了农民消费需求,使农民消费的种类、规模和水平不断上档次。其次,随着路况的改善,以及越来越多农民商品意识的提高,农民的土地资源被外来的能人、投资者、专业公司承包、合作、开发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被盘活的农业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对于农民而言,不仅增加了土地租金收入,而且增加了各种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这些趋势汇集而成的巨大经济魔力,不仅会让城乡一体化进程势不可挡,而且将有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第三,由于乡村道路条件的改善,政府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更加便捷高效。包括教育、卫生、文化、救助、扶贫、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和建设步伐相应加快,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城市一些公共服务体系也开始向这些地区倾斜覆盖,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是由于我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以及“边、远、山、散”的分布特点,出行难问题在部分乡村特别是一些较偏远的村寨还比较突出,目前全区尚有近1500个贫困地区建制村的道路改建任务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相当多的乡村公路等级较低,存在后续配套和维护管理等诸多问题,还有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屯内道路问题,以及田间生产通行难问题亟待解决。三是不少地方乡村道路不通畅、标准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广大农村群众对改变交通现状的要求更加强烈,提出的标准更高。四是当前乡村道路的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留给乡村道路建设的时间节点越来越少,任务越来越紧迫。

  乡村道路是大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通畅,身体容易得病,毛细血管通畅,全身有活力。只有根须发达的乡村道路无缝连接到交通大动脉,输送丰富的营养,交通大龙头才能真正舞起来、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与乡村道路建设有关的规划者、决策者、建设者、参与者,应进一步认识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关键性和紧迫性,把乡村道路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保持鼓劲不松懈。把任务当事业,把项目当使命,把要求当军令,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坚决破解规划决策、立项报批、筹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低效率,坚决摈除畏难偷懒推诿拖延扯皮的惰性,创新规划决策筹资建设的体制机制,在用活用足中央有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等利好政策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调动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广大群众积极性,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