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水东新区——水东大道苗门
华林木业车间
白云乡半坡屯易地扶贫搬迁点
安太小东江茶园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融江从北向南流经县城,焦柳铁路横贯县境南部,东临融安县,南连柳城县,西与环江县、西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接壤,北靠贵州省从江县。东北与三江侗族自治县毗邻。县城融水镇位于东经109°14分′,北纬25度°04分′,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80公里。
2014年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16.69亿元,增长5%;二产增加值完成31.85亿元,增长15%;三产增加值完成16.94亿元,增长9.6%;三产的比重为25.5:48.66:25.88。财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8.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29亿元,同比增长35.9%;农民人均纯收入5567元,同比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4元,同比增长10.6%。在城市管理“金壶杯”评比和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工作中名列柳州市第一,荣获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自治区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广西文化先进县、党的十八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特等奖、柳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招商引资进步奖、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先进单位等荣誉。
融水县境古为百越地。
秦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
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
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县城水东置东宁州。
隋初撤销齐熙郡。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东宁州改为融州,齐熙县改为义熙县。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融州,将义熙县并入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融州,辖义熙、武阳、黄水、安修四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改融水县为融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融州。
五代时期仍设融州,辖融水县。
宋至道三年(997年)为融州融水郡,崇宁初置清远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为黔南路帅府;大观三年(1110年)为下都督府。
元朝置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1285年)降为散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融水县并入融州。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称融县),属柳州府。
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
民国时期,仍称融县,先后隶属柳州府(1912年);柳江道(1913年)、柳江区行政督察委员会(1926年)、柳州民团区(1930年)、柳州行政监督区(1934年)、第四行政区(1940年)、第二行政区(1942年)、第十五行政区(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1952年7月融县属柳州专区。1951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1952年9月成立融安县。
1952年11月,以原融县中区为主,从罗城县划出今中寨、杆洞、三防、汪洞、滚贝;从三江县划出今大浪、白云、红水、拱洞,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3年从贵州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和融安县的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
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属宜山专区。(1958年后属柳州地区。)
1965年改称融水苗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2002年11月,融水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