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林县

西林县简介

  西林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28%,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全县有3个镇、5个乡、3个民族乡,共94个村和3个社区,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

 

  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景区,八万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劳岑氏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火柴等,还有古句町国古迹铜棺、铜鼓古迹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就发生于西林。

 

  地理环境

  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地理座标位于北纬24°01′--24°44′;东经104°29′--105°36′之间。全县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东西长116公里,南北最宽79公里,最窄24公里,版图象一只西飞的凤凰。周边和广西田林、隆林,云南罗平、师宗、邱北、广南、富宁,贵州兴义市八个县(市)境接壤,县城八达镇位于县境中部,距自治区首府南宁529公里,至云南首府昆明460公里,至贵州首府贵阳540公里。

 

  旅游资源

  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景区,八万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劳岑氏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火柴等,还有古句町国古迹铜棺、铜鼓古迹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

 

  八行水源岩

  八行水源岩,在普合苗族乡境内,位于县城东偏北15.6公里处。从驮娘江的八行河口,沿着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缝间有十多处地下水喷涌而出,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头左上方约200米的山腰,有一个大岩洞。水洞口的侧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顶斜斜而上,当地人称为"通天洞"。

 

  周邦洞群

  距县城东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这里共有岩洞19个,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颜家洞、黄云贵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仙人洞,进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帘像排空的瀑布倾泻,又有一排排石柱。还有几处"大厅"、"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畅勾连,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无底洞"。耕牛洞,洞口横扁形,有3个"大厅"。

 

  古家寨日出

  县城东北14公里的普合乡岩腊村的一个山顶上,有个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面向东南方可以俯瞰大半个西林县的山山水水。清晨观日出,堪称一奇。

 

  古商埠达下

  达下村位于县城东南66公里处那佐苗族乡。这里高山峡谷,西洋江自西向东经过村前,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经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绑扎的痕迹,从码头上去,是一幢幢两层的古式楼房,顺着山坡坡势,呈梯形街景。街道全是石条铺砌的,纵向的道路修成台阶石级,延伸到山腰。有一间突出的房子是清时政府设立的税关。全村则60多户人家,无田地,无畜栏鸡舍。清嘉庆年间,西洋江江水比现在大得多,五六尺长的两头高翘的防浪水船运来"广货"、"洋货",载去山货、土货。达下成了云、桂边境货物集散的埠头。尽管埠头不大,但还留有与经济相应的文化遗址,如龙王庙、佛堂、关帝庙、私塾学堂等。

 

  古镇八柴

  西平乡火柴村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云、桂两省(区)交界处。它地跨两省(区),村街南段归云南广南县管辖,北段属广西西林县管辖,各设行政机关(清代叫"把总管"),行政权不能越界施行。每逢地支卯酉两日成圩,是这一带最热闹的市集。街北山头有座白帝庙、街南坳口有座农王庙,街中还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观音塑像。佛堂有固定的田产。八柴原有塾馆,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馆之一。八柴保留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条铺的古街,还有街头衔尾的闸门、断垣。

 

  那劳岑氏建筑群

  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

 

  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

 

  岑氏宗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后院四合,后厅是神堂,两厢房是陈列室,前厅中间是大门,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间有方形石台上有绘着飞鹤的六角形亭子,名"鹤亭"。祠堂占地约400平方米。

 

  岑氏内院:占地300平方米,是那劳岑氏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部分。明代袭上林长官司始迁府到那劳寨的岑密初建,地居全寨最高点。

 

  宫保府:岑氏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因岑毓英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授皇宫"太子少保衔",简称"宫保",于是家宅即称"宫保府"。它坐座于那劳寨中央,占地面积1347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976年),光绪五年落成,原有大小8栋,逐步扩建到13栋。

 

  增寿亭:岑毓英二北岑毓祥的第三个儿子岑增寿的身后纪念建筑物。光绪十年(1884年)建,砖木瓦结构,亭作八角状,上下三层,底层壁上书画至今可见部分。占地面积80平方米。

 

  南阳书院:是那劳岑氏族塾,是教学的地方。有院门、一厅、二厅、两厢房及一间厨房。二厅设孔座,又叫圣堂主。

 

  土特产

  土特产有桐油、茶油、烤姜、薏谷、茶叶、黑木耳、板栗、香菇、山楂、烤烟、灵芝、山药、何首乌、土茯苓等。西林水牛是全国13个地方水牛良种之一,黄牛是广西3个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西林麻鸭、乌骨鸡为本地优良家禽品种。

 

  油桐

  用油桐籽榨取的桐油,具有广泛的用途。西林县已种油桐4693.2公顷,其中有收面积1666.7公顷,年产桐籽215.6万公斤。以者夯、古障、马蚌出产最多,占全县60%。1994年,全县产油柚籽3288吨,每年可出口油柚籽250-300吨左右。

 

  茶油

  茶油是用油茶树果六榨出来的油,是县里的主要食用油。它油色黄亮,芳香,食用口感好,耐储藏。西林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各乡镇均普遍栽种。解放后,油菜种植以弄汪乡的弄汪、弄合、峨沙和西平乡的木顶、皿帖一带最多,那里被誉为"油茶之乡"。茶油除供县内食用外,还大量外销。

 

  烤姜

  烤姜是由生姜乔皮后放入烤炉内烤干而成。西林生姜,皮薄肉厚,鲜辣温香,质嫩可口,水份含量少,宜于制作烤美。这种烤姜保留了鲜姜原味,易于保藏和运输,使用价值高。烤姜成为西林县经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烤美主要集中在者夯、古障、马蚌、八大河四乡(镇),其产量占全县86%以上。

 

  薏米

  又名薏谷。主要产区在西平、弄汪、那佐,年产量占全县75%以上。意米除在国内销售外,又是外销的大宗土特产品之一。

 

  烤烟

  是将采下来的烟叶放火烤房烘烤而成。西林与云南接壤,所产烤烟质量也与云烟接近,属清香型,颜色金黄,厚薄适度,油润丰满,燃烧性好,烟味醇和。广西已将西林定为广西优质去烟生产基地。

 

  古障白毫茶

  因产于古障镇而得名,又称"王子山白毫茶"。其特点是叶芽肥大,叶尖有白毫,叶质纯嫩,形似银针。它茶色青绿,滋味郁香,回味性强。1985年,古障白毫茶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良种。1989年,广西桂林茶科所用凌云、古障白毫茶为原料,研制成"茉莉白毫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茶叶产品。

 

  西林三珍

  西林县所产的鹰嘴龟、山瑞、水鱼被誉为"西林三珍"。"三珍"均属龟科爬行类物。鹰嘴龟,俗称大头龟,头呈三角形,嘴啄状如老鹰嘴;山瑞,又名山龟,颜色为深褐色,背上有很多凸起的肉瘤,生活习惯与鹰嘴龟相似;水鱼,学名鳖,又叫团鱼、脚鱼、甲鱼,其颜色为暗草绿色,背上光滑,习惯生活在河溪、池塘或水田中。"三珍"的肉体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强身健体的营养万分。特别是鹰嘴龟,是"三珍"之最。它全身是宝,龟腹甲、龟掌、龟油、肝、胆、蛋都是名贵药物。

 

  西林麻鸭

  因全身羽毛呈麻斑点而名。习惯于山间水田、水沟觅食,寻食能力强,养易肥。"白轨麻鸭"是西林特有的一道菜谱。西林县气候环境适合养鸭,全县各地均可饲养,以上黄、古障麻鸭最为出名。

 

  西林水牛

  是全国13个地方良种水牛之一。其特点:个高体大,胸宽背阔,肢大肉多。而且性情温顺,体壮力大,役用性能好。西林水牛发育快,繁殖力强,成活率和产肉率均较高,肉质上乘。西林水牛除本地耕作和肉用外,还在大量销往外地。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