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县

平果县简介

  

  平果市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右江河畔,全县区域面积2,485平方公里,辖9镇3乡181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2万人,壮、汉、瑶等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县城所在地马头镇东距南宁市86公里,西距百色市113公里。

  自然资源

  平果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产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以及葡萄、火龙果、香蕉、龙眼等水果;矿产储量已探明的有铝、铁、锰等21种,其中以铝矿最为丰富,储量达2.9亿吨,矿石品位高(氧化铝含量高达60.45%),储量之多、质量之优可与产铝著称的法国、澳大利亚、几内亚、牙买加等国家铝矿相媲美。平果铝矿藏特点是储量多,矿体大,品位高,埋藏浅,大部分是露天,极易开采。全县铝矿分布面积达17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42%。占全国保有量的17%,居全国首位。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 “广西平果铝要搞”的激励鼓舞下,国家大型企业—中铝广西分公司落户平果。石灰石矿遍布全县,是制造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优质原料。

 

  基础设施

  南百高速公路、324国道、南昆铁路、右江航道和在建的平梧高速公路、云桂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右江平果港口上溯百色,下达南宁、梧州,经广州出海,县城距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和百色机场车程均为一小时,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近年来,平果市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先后建成体育馆、网球中心、文化公园、邓小平铜像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市政工程。

 

  发展潜力

  平果市坚持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力发展铝上游配套产业和铝下游深加工项目,逐步发展成为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为龙头,平果工业园为载体,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工、门业、棕刚玉、建材、制糖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平果市扎实推进“一园两城七品牌”(一园:平果工业园;两城:平果大学城、平果体育城;七品牌:工业品牌、城市品牌、特色农业品牌、旅游品牌、教育品牌、体育品牌、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增长潜力,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凝聚改革发展合力,努力创建美丽平果。

  历史沿革

  平果市由原果德和平治两县于1951年5月14日合并建置。同年7月27日,武鸣县四坡乡的印山、安邦、龙盘、明讲、灵塘、坡造、金沙等7个村规划属平果市。同月,原镇结县的大隆、南坡两乡,隆安县留德乡的新安、旧秾两街和那劳、布潭、三多3个村拨归平果市。1955年9月,原平治县的江南、镇江、中山、古玟4个乡划归都安瑶族自治县。

  果德县于1915年4月设县,由果化、归德土州,旧城土巡检司以及白山、下旺、都阳3个土巡检司的飞地合并建立。政区划分马头、果化、玻琍、乐尧、新圩、感圩、德旺、龙马8个乡。

  平治县于1934年6月设县,由思林县易名而成。1935年1月,田东县析出大同、景德、景仁、江南4个乡,都安县析出镇江、登排两个乡,果德县析出旧城乡改隶平治县。平治县析出保成、竹梅、养秀3个乡改隶田东县,政区划分敦厚、凤梧、玉环、都和、古玟、中山、乐育、镇江、江南、景德、大同、利济、海城、旧城14个乡。

  地理位置

  平果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右江中游,在东经108度18分至107度53分、北纬23度12分至23度54分之间。东临武鸣、马山县,南接隆安、天等县,西靠田东县,北连巴马、大化瑶族自治县。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土山丘陵和石山峰林交错地形。平果市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处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形成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的咽喉地带,又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右江河谷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处在南宁至百色线的中心,距南宁市118公里,距百色市129公里,是南宁至百色政治、文教、科技交流及经济发展的桥梁,是南宁中心城市向桂西北地区辐射的重镇。

  行政区划

  下辖9个镇、3个乡:马头镇、新安镇、果化镇、太平镇、坡造镇、四塘镇、旧城镇、榜圩镇、海城乡、风梧镇、黎明乡、同老乡。

  人口民族

  平果市境内主要世居着壮、汉、瑶3个民族,散居着苗、侗 、么佬、回、彝、水、仡佬、满、蒙古、土家、布衣等民族。据2010年底统计,全县总人口50.782万人。其中:壮族人口45.8506万人,占总人口的90.3%;汉族人口2.7818万人,占总人口的5.5%;瑶族人口2.1414万人,占总人口的4.2%,其他民族83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活在平果这片红色土地的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人文景观

  平果市有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土司墓,明代土司州府城堡、石塔和摩崖石刻,有吸引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千古之谜——崖洞葬棺,有神奇瑰丽的敢沫岩通天河和秀美迷人的甘河风光,有绿水青山的芦仙湖休闲度假区,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万亩荷花观光园、鸳鸯滩漂流“激情之旅”和广西乡村农家乐旅游示范区,还有集“休闲、健身、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红色平果·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有壮族民歌文化的瑰宝,唱响世界的平果嘹歌。

  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

  

  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在广西百色市平果市革命期间走过的路线、房东等史实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主要以“红军路”、三层岗革命旧址和山心伏击战纪念园串联而成,2011年6月25日在平果市果化镇三层岗正式启动。

  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的主要景点线路位于平果市果化镇,毗邻右江北岸和南百二级公路。“红军路”以平牛屯为起始点,全长1.89公里的徒步旅游线路,贯穿“一岗会”、“议军壁”,“饮马槽”、“邓公泉”、“望狮台”、“三层岗”、“小平亭”、“邓小平曾经住过的屋舍”等景点。2011年以果化镇三层岗革命旧址为基地建设。该旧址于2011年5月开工,2011年6月竣工。该线路已接待来自区内外各类党校主体班学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主题体验活动,体验参观人数近3万多人次。

  “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红色旅游线路的启动,将成为贯通南宁和百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百色红色旅游精品的延伸。同时,“三层岗·邓小平足迹之旅”的开发填补了广西西部地区实地体验类红色旅游的空白,拓宽了广西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红军岩·通天河风景区

  

  红军岩·通天河风景区位于广西平果市北部黎明乡境内,距平果市城88公里。红军岩·通天河原名“敢沫岩”,是红七军部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现今洞内仍存留有红军战士围砌的石床、凿造的石磨等,洞中石壁上留有红军战士写下的“国际歌”。为了纪念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事迹,后人因此也把敢沫岩称为“红军岩”。

  红军岩·通天河风景区属于典型的岩溶峰丛地貌,青山、绿水、翠竹、溶洞构成一幅山水风景画。洞内石景颜色构成多样,尤以晶莹透亮的乳白色为奇特,极富美感和观赏价值。岩洞总长3150米,其中地下河总长2122米。洞高一般10—30米,最高达97米。洞中有多个宽阔大厅,其中最大的面积达33700平方米。地下河贯穿整个主通道,河宽3—10米,河道落差小,水流平稳,构成了理想的水陆交错结合的洞穴游览,以钟乳石景及地下河探秘最为著名。

  2011年,平果市引进外资对红军岩·通天河风景区进行提级改造,按4A级景区打造“广西最美溶洞暗河”,洞外建设大型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楼,大型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以及美化绿化景区景观工程。当年9月28日红军岩·通天河风景区重新开张迎客。

 

  邓小平铜像广场

  

  邓小平铜像广场(又名邓公山)位于平果文化公园东侧一座高约40米的小山山顶,占地面积20亩,有193级上山台阶,寓意是小平同志作为百岁老人的93年高龄,铜像重约2.5吨,高8.22米,寓意老人家8月22日生辰;底座嵌有铜铸的“平果铝要搞——邓小平”字体以及小平同志生平简介、与平果渊源文字说明。

 

  鸳鸯滩漂流度假景区

  

  平果鸳鸯滩漂流度假景区位于广西百色市平果市马头镇金显村的濑江河段,距离平果市城约15公里。景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漂流景区四周田园风光秀美,山体峻秀,造型各异,地势极佳,适合发展休闲养生度假项目。

  漂流河段全长4.8公里,全程共有19个落差,最长段500米连续落差,流经八弯九急滩,多半河段被森林全覆盖,急而不险,老少皆宜,四季可漂。景区内森林茂密,野花烂漫、藤萝垂悬,空气清新自然,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藤缠树绕千番景、江回路转九重天”就是鸳鸯滩的真实写照,鸳鸯滩因环境优美,森林植被茂密,吸引了许多鸟类如白鹭、野鸭等在此栖息,特别是不时有成对的鸳鸯在此河滩被发现,鸳鸯滩因此而得名

  平果鸳鸯滩漂流度假景区项目总投资7100万元,总占地面积130亩,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分为三期建设,一期生态漂流景区工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河道整治、景观再造、码头建设、景区旅游接待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现已竣工并于2012年5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成为集地方景观、壮族特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商务会议活动、家庭旅游度假、鸟类观赏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平果市文化公园

  

  平果文化公园位于县城区东部,南北长600米,东西宽320米,是我县投资建设的一座全开放、公益性、综合性的园林式公园。公园地处城区规划的休闲娱乐中心地带,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是我县人民活动聚会、康体健身、消费购物的主要场所和旅游休闲度假的景点之一。

 

  坡造荷花基地

  

  坡造荷花基地位于平果市东部的坡造镇境内,距离县城25公里,与山清水秀的布镜湖风景区连成一体,形成一个集山水观光、赏花、采摘、农家乐、垂钓、游泳、莲子深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胜地。

  

  名优特产

  芭蕉芋粉丝

  芭蕉芋是一种粗生、无病虫害的淀粉作物,其块茎富含支链淀粉。芭蕉芋属于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均栽培于高寒山区,无任何污染,而且栽培上不需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山大王芭蕉芋粉丝以广西平果力明山区芭蕉芋淀粉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与其他粉丝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易熟耐烂、久煮不糊、质地细腻、口感极佳、味道独特、能帮助人体进食消化、排泄人体多余脂肪等特点。它既可当菜类食用又可当早餐和夜宵单独食用。芭蕉芋粉丝可烹调成炒粉、火锅、汤煮、色拉凉拌等可口佳肴。

  霸王花

  霸王花又叫“大王花”,由于它有着硕大无比的花朵而得名。霸王花是一种寄生植物,只适合生长在高度介于400米至1300米的森林丘陵地上,种后两年可见花,3月至10月陆续开花,晚间开放,显蕾后25-30天即可收获,每年收6-7次,生长寿命长达40-50年。霸王花的鲜花干制品是蔬菜中佳品,作汤味美;入药有清肺热和滋补功效。目前平果市霸王花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霸王花70吨。

  四块鸡

  四块鸡出自当地新安镇林下养殖场,因土鸡都是在林下找虫子吃,所以也叫林下鸡。鸡用科学养殖孵化出来,然后放养,120天便可出栏,大概是三到四斤重,所以鸡肉特别鲜嫩,再加上放养的鸡得以充分地运动,鸡肉结实有嚼头,无圈养鸡肉的软趴趴。当地人介绍,四块鸡有两种吃法,一种白灼,一种卤水。我们这回吃的就是白灼做法的,整鸡就用放了姜块的水煮熟,上桌再砍成四块,鸡肉色泽漂亮,香味扑鼻。更棒的就是口感了,无任何佐料便可品尝到鸡肉原味的鲜美。

  腐竹

  县食品厂生产的"铝城牌"腐竹,以闻名的平果特产"珍珠豆"--黄豆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显著特点是高蛋白质、低脂肪,圆支、油润、松化、味鲜可品,享有"植物肉"之美称,年产1500吨,质量达到国家部颁标准。1990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更是边年畅销不衰,供不应求。以炒、炸、卤、炖、焖、凉拌等方法均可做成上好菜肴。

  任豆树

  又名"砍头树",是平果市特有的用材、薪炭、水源林兼用的速生优良树种。树干又可作家具材料,枝桠可作燃料,树叶又可作为青饲料,含蛋白质1.96%,高于大白菜和青菜,这种树原为野生,1962年开始人工种植,一年生的幼苗高可达2.5米以上,当树干长到五、六个枝桠,以后每年都可以把枝桠砍下来作柴火,又重新萌芽出新芽,故称"砍头树"。

  没六鱼

  学名叫岩鲮,平果市的"没六鱼洞"是唯一产地,因此,没六全也只有平果市出产。没六全洞在县城东南约半公里处,是个地下溶洞。洞中有地下河,岩鲮就生长于地下河中。这种鱼最大体重不超过境市斤,故称"没六鱼",体肥肉厚、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无论煎、炸、蒸、煮,味道都很鲜美。

  金花茶

  在海城乡的新民、拥齐、拥良,太平乡的石山区和坡造乡的敬村、都阳等地均有出产,常见生于半山腰绿林之中,它是一种油茶树,材质坚实密致,经久耐用,种子可榨油。最珍贵的是它的花,颜色金黄,极显纯美。由于国外没有这种金黄色的茶花,所以它就成为了誉满全球的名贵观赏花卉,有"花中皇后"之称。这种花和叶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痢疾、便血,外洗可治烂疮等,现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植物之一。

  珍珠黄豆

  平果市种植黄豆历史悠久,全县每年种植黄豆8万亩左右(合5330公顷),以城关、新安、果化、太平、旧城5个乡镇为多,这些圩镇都有上市。黄豆一般在春种玉米地兼种。全县年产量3000吨-4500吨。平果黄豆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光亮,可制出优质黄豆制品为豆芽、豆腐之类。这种黄豆蛋白质平均含量达42-46%;0.5公斤豆不含胆固醇,却含有豆醇,有抑制胆固醇和被吸收的作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平果黄豆被载入《中国丛书.大豆栽培技术》一书,列为全国大豆主要优良品种之一。历史是出口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香港《大公报》曾对"平果珍珠豆"作介绍,从此享有"珍珠豆"盛誉。

  福禄茶叶

  福禄村茶叶大规模栽植于上世纪90年代末,面积约有1710亩,可采面积有1220亩。2005年、2006年每年茶青部产量达12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因此每年增加了800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07年至2009年因无人收购茶叶,大部分劳动力进城务工,茶园基本上处于粗放管理状态。2010年平果市和四塘镇政府牵线搭桥,引进凌云浪伏有机茶叶公司在该村建立茶场,并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构建集生产、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种植模式。公司的入驻带动福禄村周边110多户茶农发展茶园20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福云六号、福鼎大毫为主导,兼种大叶青和凌云白毫的有机、无公害产业体系。今年,该村春茶喜获丰收,预计茶叶亩产量达1200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200多元。目前,茶叶作为福禄村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全村也形成“户户种茶叶,家家有茶香”的新农村生产格局。

  火龙果

  平果市发展火龙果种植始于2003年,为治理石山区石漠化,促进荒山植被恢复,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项目,引进火龙果在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试种24000株。试验种植结果,在平果市石山区种植的火龙果亩产可达4000斤,亩产值12000元,是石山区农民增收、效益比较高的一个好项目,实践证明火龙果产业是一项非常适合大石山区发展的产业。2011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火龙果种植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推动火龙果种植项目开发。2012年,结合开展“扶贫攻坚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火龙果种植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年,全县共有火龙果面积10300亩。

  为保证火龙果生产效益,我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一是注重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引进广东省高要市佳祥红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1600万元在我县建立2000亩以上火龙果示范种植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农户与市场对接和农产品销售问题。二是实行区域布局。以新安镇、果化镇为重点,在光、温、热比较充足的右江河谷乡镇种植,以实现产业区域化。已在新安镇、果化镇石山区种植火龙果共5030亩,打造“十里火龙果长廊”的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带。三是政府引导,做好服务。根据我县种植火龙果成功经验和农业生产条件,县政府果断提出开发火龙果种植,以改变石山区农户只懂得种植玉米品种,收入来源单一状况,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在生产上做好物资调配、技术服务工作。通过火龙果基地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火龙果种植。到2015年,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力争达20000亩,使火龙果产业逐步成为山区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