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

德保县简介

  

  德保县位于广西西南部,距南宁市275公里,距百色市129公里,距南昆铁路最近的火车站田东站85公里。全县总面积25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13万人,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因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德保”。德保县打造以铝业为主的产业基地,2005、2006年连续两年进入“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2008年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2009年荣获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2010年荣获“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称号。

  工业

  因百色地区所含有的丰富铝矿资源,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及广西开发投资集团公司在2003年联合组建了桂西华银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将总部设于德保县,德保县以广西华银氧化铝项目为龙头,以发展矿产、水电业为主体,做大做强氧化铝产业链。实施电矿结合、矿电联动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引进非公经济和全县小水电站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一个龙头,两大战略的县域经济新突破,实现德保向亚洲新兴铝城功能的转型。

  农业

  德保县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扩大优质水稻、良种玉米种植面积和特色农业经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2004年全县共种植烤烟10500亩,总产量达2.3万担,产值突破1000万元。2005年全县计划种植面积2.3万亩,力争产值超2700万元,全县蔬菜已从零星种植拓展到现今近10万亩蔬菜基地。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种植剑麻5万亩,力争把剑麻种植培育成为德保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项目,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带。

  

  资源

  重要矿产资源有铝土矿、铜、重晶石、锰、硫铁等21种,其中铝土矿储量3.2亿吨,铜矿储量1364.7万吨,锰矿储量163万吨,大理石储量2590万立方米,重晶石储量3000万吨,现已开采利用的有铜矿、硫铁矿、重晶石矿等。县内最大河流为鉴河,东西贯通县境,自然落差530米,水资源蕴藏量为13.7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73万千瓦,现已开发1.31万千瓦。

  文化

  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来相当活跃,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末伦、捞虾舞、山歌等,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德保壮剧属南路壮剧,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德保山歌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在壮家瑶寨,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为一句,有平仄、有押韵。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以两人为一组合唱,有高低声两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有高低两部声,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在各乡镇歌圩、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县、乡、村分别举办山歌比赛,吸引成千上万听众,很受群众欢迎。

  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很受群众欢迎,现壮剧常用的唱腔曲调有马隘调、平板、叹调、喜调、哭调、采花、高腔等,拌奏乐器有马骨胡(是主奏乐器),配乐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时具有和声色彩,深厚悠扬,悦耳动听,很有民族情感。

  饮食

  德保县民情淳朴。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饮食风俗有打血、筐烫肉、血肠、酸肉、酸鱼、霉干菜、竹棒饮、豆腐团、麦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鸡、金锅饭、马由炒冷饭、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红薯窑、花生窑等。

  文物古迹

  镇安府城池,宋朝为土官官舍。筑有土城墙,西从今物资局附近沿鉴河北岸筑,至南桥桥头附近,再顺南隆大街往东北转至寅桥(今称中桥)西头,又沿北来的小溪西岸直至今饼干厂后的云山山脚。

  岑天保墓,位于马隘乡贤恩村贤里屯与个利屯之间山脚下,离县城10公里,相传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寇乱”,五月二十七日天保率兵征剿,跌山死于此,该山本名响泉山,人民怀其恩惠,遂名之为天保山,思其德遂于墓所建祠祀之,名岑公祠,建有头门三间,正厅三间,两廊各三间,还建有照壁、围墙。光绪十五年(1889年),群众捐资重修。

  解放后,多次被毁,但过后群众又自觉募捐复建,1986年建成一座水泥砖墙平房共3开间。属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阁,在独秀峰的慈云洞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清代和民国年间,供奉祀观音菩萨,一年四季香烟缭绕,磐声袅袅。观音阁右侧,有一天然洞通“天赐岩”,清代时,辄有一黑猿出没于岩口,邑民奉以为神物;洞中天然乳石,如狮似龙,形象万千。抗日战争期间,观音阁曾为群众防空避难所。解放初,为县委档案存放处和重要会议地。1970年县电信局拟在此建超声载波,把观音阁拆掉,炸石清基,后因计划变更移建它地。1981年在原址建叠翠亭及回廊。属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灵阁,在独秀峰腰,同治十三年(1874年)知府英锐捐建,清代为郡民供奉文昌、关帝。1981年维修。属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山,该山为县城主峰,屏立于县城北面,海拔875米,山体为石灰岩山质。山峰秀拔,肩交独秀峰,肘腋莲城。明代时筑有小蜿蜒至顶峰。山上奇石嶙峋,如云髫玉笋。山中古榕盘桓,老柏苍森,彩禽啁啾。山之左面,有响泉水环抱,右有灵泉紧裹,并有宛若翠屏飘玉带的鉴水潆洄于东南面。

  西湖迥澜,俗称小西湖,位于德保县城西西山脚下,离县城2公里,鉴水河流经那里,被西山一臂挡住,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一泓平静小湖,湖西岸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沐屯村庄,东面尽是翠绿的田亩,东南有道长70多米,高5米的天然落差。

  吉星奇洞,面积8000多平方米,游程4公里,由序洞、龙王宫、九天通道、惊天大宫、摩天洞等组成,还有1公里长的地下河。

  

  历史沿革

  德保县秦属象郡。汉代属牂牁郡句町县地。晋属兴古郡。唐为废冻州(羁縻州)。宋建镇安峒。元至元十八年十月(1281年)建镇安州,二十九年六月改为镇安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镇安路改为镇安土府。府治设于小镇安厅(今那坡县)的感驮岩。次年(1369年),府治移建于废冻州(今德保县治)。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乾隆四年(1739年),镇安府添设附廓县,叫天保县。

  民国元年,置府废县。次年废府复置天保县,并恢复道制,天保县属田南道。1919年,广西省划为12个区,天保县属第12区。1921年6月,全省12个区并为6个区,天保县属第6区,区治在百色。22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区治在天保县,辖天保、恩隆、思林、奉议、向都、靖西、镇边、镇结8个县。1923年3月民团区改为行政监督区,辖县不变。1923年,拨出恩阳县的东凌、仁和、塘日、扶平、赖德、保宁6个乡,靖西县的渠洋、太和、魁圩3个乡,天保县的多敬、凌怀、多浪3个乡,一共12个乡,1924年在靖西、天保、恩阳、百色接界处成立敬德县(县治在多敬圩),属天保行政监督区。1949年12月,敬德、天保两县先后解放,分别成立人民政府,均属龙州专区。1951年7月,改属百色专区。同年8月,敬德、天保合并为德保县,县治在原天保县城。

  名特优农产品

  八角、茴油林种植有上万年历史,现有林地34万亩。八角亦称大料,为八角树之果实,因辐射状的果呈八角形,故称八角。干燥八角果呈棕红色,八角果所含的主要成分为茴香脑类挥发油。八角有强烈的山楂花香气,味甜,性辛温,香和味兼具,药食兼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作用,是应用于饮食烹调或食品加工的重要辛香调味料,因其香味醇厚而去腥膻,促进食欲,是烹制厚味菜肴的常用调料。 德保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宜于八角树生长,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已有所重视。目前,全县拥有28万亩八角香料基地,最低年产八角700吨,年产茴油500吨,产量和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因此有“八角茴油之乡”的美称。

  天保茴油 德保县特产。以八角树叶熬蒸而成,因民国年间,凡出售香港名埠均标"天保牌"(即原县名)商标而得名,曾有“法国香水没有天保茴油不香”之说。天保茴油具有凝固点高、折光性好、含脑率高、香味浓郁、纯正等特点,具有杀菌、健胃、驱风,祛痰、止咳、治疗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疥癣等疾病之作用,是生产40多种医疗药品和香料、食品、牙膏、化妆品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该产品出口量占全广西的90%,占全国的50%。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德保花篮 “德保花篮”以麦秆为主要原料编织,经多道工艺装饰而成;其造型美观,作工精细、古朴典雅、玲珑新颖,富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妇女儿童最为爱好的旅游工艺品。“德保花篮”是广西德保县特有的民族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品。早在明朝,德保人就以此珍品作为过节喜庆必备佳礼。洪武元年广西镇安土府岑天保爱花篮如珍宝,并常以此珍品赠送宾客。

  德保蛤蚧 爬虫类野生动物,形似壁虎而大,多生长于大石山的石缝里、是德保名土特产品之一。德保产的蛤蚧别于他地,其胸有五趾,称五爪蛤蚧,有益气、壮阳、定喘等药用功能。德保县酒厂利用本地产的蛤蚧进行深加工,生产蛤蚧酒、蛤蚧雄睾酒,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身作用。

  

  德保矮马 德保现在的矮马已逐渐孵化出第三代,身高不及80厘米,一个比一个矮,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 矮马是一种稀有的珍贵品种,在旅游、观赏和兽医实验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矮马资源向来为英国彻特兰、美国米尼马所独领风骚。1981年,德保县矮马被中科院科研人员发现,证实德保矮马是世界上两大矮马源流之一。该县矮马过去一直作为山民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发展,交通畅通,农民对饲养个头较小、力量较弱的矮马逐渐失去了兴趣,矮马也逐渐减少。但因德保矮马体高在106厘米以下,体形匀称、四肢有力,耐性、适应性好,成人也可乘骑,可与英美两国早已扬名的矮马品种相媲美。所以一经发现后,引起社会的多方关注。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外矮马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去年5月,为强化特色资源保种,保护我国矮马资源市场不受冲击,德保矮马被国家农业部列为78个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之一,并投入保护费。在重视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结合上,制定德保矮马总体优化规划发展方案,启动保护优质品种的新机制。德保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矮马保种措施,全面实施“国有民养”矮马品种项目,通过保存国有品种核心群体100匹,禁止任何形式杂交、保持矮马血统封闭。同时,选择矮马主产区的巴头等八个乡镇30个自然屯为重点保种区,保护区内建立矮马保护群,按马匹、毛色、体高分类,固定专入配种繁殖。现在,这个保护区已经发展矮马320匹。为保证矮马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德保县出台矮马登记制度,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矮马档案,并成立矮马协会,由协会出资购马,以“国有民养”的方式让项目农户全方位参与保种选育工作。该县还不断优化矮马资源,加大科技含量,以优质矮马资源应对国外矮马品种带来的市场竞争。通过采取县矮马协会奖励农户养马,协会组织评定议价,按超出当地市场价10%的保护价向农民收购,马驹评价后饲养公马的农户获得配种费等方式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他们还成立赛马评比会,由评比会负责赛事活动。如今,该县已有不少农户养马致富,全县的矮马也已发展到1000多匹。养马,在德保县广大农村成为热潮。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