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华农场被国务院侨办选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成为广西入选的4家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惟一入选的华侨农场。来华投资区党委书记曹远林认为,成功创建“国字号”得益于利用政策破解难题,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敢为人先
活用政策创两个模式
来宾华侨投资区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推进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敢为人先,大胆创新,按照国务院对农林场改革“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三融入”总体要求,大胆提出“一场一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农场改革发展战略。
“一场一策”是指一个华侨农场实施一种改革对策。来宾华侨投资区下辖来宾华侨农场和凤凰华侨农场,两个农场靠近来宾市主城区的地理位置远近不同,区域特点不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对来宾华侨农场,着重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改革策略,即“来华模式”;对凤凰华侨农场,着重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改革策略,即“凤华模式”。“来华模式”主要是根据来宾华侨农场与市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通过“土地全体回收、人员全体安置、房屋全体搬迁、土地交由市政府(投资区)开发使用”的办法,实施城镇化、工业化改革;给予失地职工青苗补偿费、房屋补偿费、过渡生活补助费和每人40平方米的住房,给予农场非职工每人40平方米的商铺,将来宾华侨农场改制为街道办事处,建成“以商贸、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核心城区”。“凤华模式”则是根据凤凰华侨农场土地多、交通便利、靠近柳州、农产品市场广阔的特点,建设成“生产、运输、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政策淘金
破解农场发展资金难题
来宾华侨投资区是来宾市特设的一个授予行使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在自治区没有直接对应部门,一般情况下很难直接争取到自治区的项目和资金。
开展学用政策活动以来,该区党委深入研究我区关于推进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政策精神,积极开动脑筋,广辟渠道,努力争取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比如,将相关农业扶持政策和华侨农场的政策结合起来打包项目,争取到自治区农业厅的农业项目资金60万元,打造了凤凰华侨农场2500亩的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
此外,该区根据该市“西进北扩”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深入研究和利用《来宾市工业区投资优惠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促成一系列项目相继落地和意向投资,盘活农场经济。目前,共有41个续建项目、13个新建项目分布在来华农场和凤华农场。
活用巧用
破解农场改革发展壁垒
用地难导致项目进驻难,这是当前各地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来宾华侨投资区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策,收回来华农场3000亩国有土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园区已有3家高新企业入驻,投资总额达35亿元。下一步高新产业园区还要扩大至1万亩,打造来宾市首个百亿高新产业园。其次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政策,引进金龟岛综合开发项目落户来华农场,目前项目的体育管理中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引进凤凰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落户凤华农场,目前项目已完成安置选址和征地拆迁方案的制订。
此外,该区还依据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来宾市资金扶持,妥善解决了拖欠农场离退休职工养老补助金问题,解决了农场在职职工和非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为农场改革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