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产业布局为完成“双过半”打下坚实基础

引进企业互补产业链 打造环保产业聚集地

  企业服务不断优化,产业链条越发完善……今年以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服务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园区服务环境,着力推进广西南宁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南宁科天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使园区成为新型环保技术产业的聚集地,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产业布局,为开发区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保项目建设进入最后阶段

  7月初,记者走进位于东盟经开区的南宁科天产业园项目工地内,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如今,数百名工程施工人员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片是300区,预计9月就能封顶。”南宁科天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力指着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施工区域告诉记者,这里已大体能看出厂区规划的模样。

  作为总投资达60亿元的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南宁科天产业园规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300区6月初动工,拟建设30万平方米厂房,建成后将生产包括地板、无毒家装在内的环保材料。400区和200区也将在下半年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开发区希望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加快南宁科天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东盟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蔡翔告诉记者:“等到3个区域的产房陆续建成并投入生产,形成产业链,东盟经开区将真正成为环保材料生产的重要基地。”

  蔡翔表示,南宁科天产业园的入驻不仅填补了广西家装市场水性环保材料的空缺,对广西打造水性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补齐南宁市二产短板都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在2020年前后,产业园将形成对中国南方的无毒装修和无毒家具材料市场的覆盖,并出口东南亚市场。

  打通上下游形成产业链

  在东盟经开区,产业布局并非以各家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随着园区产业价值链的日趋紧密,一家企业某项技术的改进,可直接引发链式效果。除了加快厂区的建设,科天公司还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引进上游生产企业,为企业的生产先行打下了基础。

  汪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与环保性,必须严控基础原料的质量,“无论原材料的生产、加工等哪个方面,都要求我们找到可以信赖的生产商。”他说。因此,必须在开发区内引进优秀的上游企业,来帮助自己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吸引广西科天智合优品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合优品”)进驻,便是东盟经开区为补充环保材料生产产业链所迈出的第一步。由于服务到位,目前智合优品的标准厂房内,两条生产线已经开足马力,一天就可以生产1200张手感平滑且无刺激性气味的水性木香板。从5月底生产至今,销路不愁,产值喜人,达到了近2000万元。

  “我们的两条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行,许多厂家都需要像这样的环保板材。” 智合优品常务副总王飞虎说,除了预备给科天提供板材,智合优品还接到许多本地企业的订单。“为了增加产量,我们正在抓紧建设另外两条生产线,预计7月中旬全部投产。”

  围绕产业链引进“互补”企业

  围绕产业链“补链”招商,缺什么就补什么,是东盟经开区推动产业链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壮大,使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不断攀升。1至5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4.18亿元,同比增长2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53亿元,同比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7亿元,同比增长16.65%;财政收入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21.55%。

  “开发区过去也有过先例。”东盟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通过为投产企业引进“互补”的“伙伴”,既解决了企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延伸了产业链,还丰富了开发区企业的种类。

  作为广西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东盟经开区对铝制饮料易拉罐有需求的企业不下5家。引进南宁中粮制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制罐”),目的正是解决这些企业的易拉罐需求。中粮制罐负责人黄春荣介绍,该企业2017年产量目标为4.7亿罐,需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皆已完成产量和销售收入目标的50%,且在一、二季度中连续实现销售收入与经营利润双超的目标。

  “由于需求一直很旺盛,我们的生产线一直没停过。”黄春荣说。

  完善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同时发力,东盟经开区实现工业扩量提质的目标指日可待。下一步,开发区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做优服务,全产业链共同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做大做强。对于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区将强化对接,细化服务,建立项目推进倒排表,定责任、定部门、定时间、定进度,确保项目尽快复工、尽快建设、尽快投产、尽快实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