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打造具有自贸功能的4.0版开发区

  中马“两国双园”在东博会上联手布展共同亮相。图为“两国双园”展馆。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表现“抢眼”,收获颇丰: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联袂布展,共同亮相、共同展示,并首次面向全世界联合招商。当天,“两国双园”共签下金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合作大单。

  事实上,在基本实现“三年打基础”目标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始华丽转身——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向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中国第四代开发园区昂首迈进。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进程中,很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实践。

  1 基本实现“三年打基础”目标

  零起步、高起点、快发展,这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历经的开发建设历程。

  事实上,自2012年4月1日开园起,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及两国政府所开创的“两国双园”合作模式,便被赋予重任——成为中国政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探索和积极实践。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已经打通,基本形成环型道路框架,水、电、气及绿化配套设施同步推进。目前,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公租房、国家燕窝及保健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已建成,首批产业工人配套用房、目标标准厂房已封顶。今年园区将重点建设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写字楼、白领公寓、农民公寓等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初步形成园区城市规模和服务功能。

  “总的来看,园区‘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和城市功能性配套项目集中入园,初步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色。”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说,截至今年8月,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6.2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35亿元,已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

  2 园区开发进入产城推进新阶段

  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和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该园区探索平台型产业发展新模式,重点引进龙头商、先导商和集成商,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园区内总投资6.5亿元的港青油脂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9亿元的慧宝源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即将完成设备安装。并且,已确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植物药与天然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易通浩光电产业园、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化基地、弘信创业工场(物流电商平台)、中马科技园(创新孵化平台)等五个产业发展平台,每个产业平台将以“园中园”模式引进关联企业集聚入驻。据悉,五个平台项目总投资85.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36亿元。

  高朴介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加快建设跨国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当前,园区已完善和提升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互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推动产品“走出去”。同时,以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深加工为重点,吸引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优势产业入驻园区,初步构建具有新业态产业特征的园区产业集群。

  3 探索建设具有自贸功能的4.0版开发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区发展经历四代。为实现园区高水平运作、高起点发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认真总结我国园区经济从工业集中型园区(1.0版)向产城融合型园区(2.0版)再到科教创新型园区(3.0版)的发展经验,以创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推进园区开发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4.0版)。

  当前,该园区正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和发展模式,坚持资本导向,与周边园区错位发展,加快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入园,致力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第四代开发园区,进一步明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内涵和目标定位。”高朴介绍,例如在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在产业培育上更加注重产业平台化构建,在开发动力上更加注重实施资本化战略,在体制机制上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在国际合作上更加注重双向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目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正在围绕建设第四代开发园区,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这一努力将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为我国国际化创新园区的雏形。”

  记者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国土市政局了解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中期成果已报自治区研究审定。据介绍,此次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规划修编充分体现“自贸区”“混合”“红树林”特色,即做到立足当前发展、着眼未来市场、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