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产品亮相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 贸易扬帆

  将文化创意体现在生意里

  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客商流连广西馆。“这画真不错,层次分明,色泽艳丽,人物憨态可掬,场景特色鲜明。”在三江侗族农民画展位上,几位客商围着一组侗布画细细端详,饶有兴致品评欣赏。

  客商的好评让三江侗族自治县文体局产业办主任杨清利兴致大增,立即对画作进行现场解说:“侗布画的画布从用棉花纺成布块,到染料、加工,全是按照侗族古老的侗布制作技法纯手工制作完成。作画的颜料多以锅灰底、染布用的蓝靛、栀子等混调而成,画笔也不拘一格,常常用树枝代笔。画法更是夸张、肆意,笔随心走,侗寨凉亭、鼓楼风雨桥、男耕女织、风土人情等题材皆入画中。”

  一位浙江客商听后,立即掏出名片与杨清利交换联系方式,并约定详谈时间。

  杨清利告诉记者,三江农民作画热情高涨,有的祖孙几代都参与创作。近几年,县里提出重点打造“三江农民画派”,引导农民画家深入挖掘侗族传统技艺、传统文化内涵、民风民俗以及装饰、图腾、色彩、造型等元素,以独特的工具、技艺,别具一格的表现技能,创作极具地域特色、极富个性画风的作品。今年年初,一幅由18位三江侗族农民画家创作的巨幅长卷《美在侗乡》亮相广西美术馆开馆首展,并成为该馆第一幅馆藏美术作品。

  杨清利兴奋地说:“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把三江农民画当做产业来经营,在独峒乡建立了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通过整合农民画资源,使三江农民画成为生产、加工、装裱、销售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作者’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侗族农民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仅2011年,三江农民画年销售额就达到200万元。”

  首次参加文博会的杨清利还特意到陕西馆和上海馆考察了著名的户县农民画和金山农民画。他感叹道:“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法还不够成熟,产业发展方面尤为滞后。我们的农民画一定要保持侗族优良古风古习,强化绘画作品的神秘色彩。更要研究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注意观赏性和实用性。侗族农民画不仅可以制成侗家盛装,还可以做成书包、挂袋、钱包、手绢、腰带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农民画为基础的侗绣也可制成各种装饰品。只要适应市场需求,就不愁没销路。”

  已是第六次参加文博会的广西金壮锦公司,展示的织绣品大都经过艺术改良。尤其是近年“东桑西移”,广西正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桑蚕基地,金壮锦公司适时推出以蚕丝为原料织绣的各种壮锦纹饰围巾,质地柔软舒适,样式美观大方,兼具民族韵味,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该公司董事长贺卡的感受是:“每次来文博会,收获都不小。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市场前沿信息,不断调整产品生产以适应大众的需求和喜好。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有来自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订单,壮锦服饰、苗绣系列产品开始走向世界市场。”

  3 文化产业

  一座有待深掘的富矿

  业界人士曾有个形象的比喻:文化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个富矿。称其为“最后”,是因为在经历了改制、转型后,文化产业几乎是最后一个面向资本市场开放的行业;称其为“富矿”,是因为无法预测文化这座矿藏蕴含了多大的能量。而素有“中国文化第一展”之称的深圳文博会,从首届开始就给参展商留下文化能够转变为“真金白银”的深刻印象。

  依靠文博会一夜成名的深圳大芬油画村,如今已驶上产业发展快车道,几乎每天都有大宗作品交易;凭借来自深圳文博会的1亿美元投资,陕西大雁塔周边建起了10万平方米仿唐综合文化设施“新乐汇”;从第三届深圳文博会捧回6000万元投资的河南开封,解决了保护性开发北宋著名皇家园林万岁山缺乏资金的难题。

  据统计,本届文博会前3天总成交额比上一届同期增长15.85%,揽下超亿元项目157个。

 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