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开幕

    本网讯(于谦  曹冰报道)三月和风润细雨,壮乡处处歌声起。3月11日上午,2011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武鸣县伊岭岩风景区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

武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覃存民介绍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内容

    会上,武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覃存民介绍2011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全面情况。今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1日—4月8日在武鸣县城举行。4月3日正式开幕,各项主要活动集中在当天开展。今年的活动将以传承骆越文化,做强“武鸣春节”为主题,在保留往届歌圩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凸显七大亮点:

     一是创新性。武鸣县将正式把歌圩活动主题从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文体活动部分将增加《骆越阡歌》中国壮族——节日庆典民俗组画、中国壮乡•武鸣骆越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等。

     二是“骆越”化。今年的三月三歌圩活动名称由“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由此,往年的单一的歌圩活动变成了主题更加鲜明、骆越文化元素更加突出的“一圩一节”,凸显武鸣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武鸣作为骆越文化中心的地位。今年,壮族风情歌舞剧《骆越阡歌》将首次亮相,该剧引用了壮族民间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壮族歌圩、春祈大酬雷、抢花炮、公牛节、婚嫁等民族节庆活动为基础构成全剧。同时,神秘的“骆越王”将首次现身三月三歌圩,将五谷洒向在场观众,寓意着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揭开骆越民族的神秘面纱。在首次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骆越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上,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等部门专家将齐聚武鸣,为骆越文化的传承共同出谋划策。

    三是精品化。今年的“三月三”歌圩文艺晚会首次亮相的中国壮族节日庆典民俗组画《骆越阡歌》,是一部大气磅礴的骆越文化史诗。该剧由南宁市著名戏剧家郑天雄创作完成,分为序幕、美丽壮乡、勤劳壮乡、多情壮乡、神奇壮乡、欢乐壮乡、尾声等七部分,以壮族歌圩、春祈大酬雷、抢花炮、公牛节、婚嫁等民族节庆活动为基础,以原生态的壮族风情歌舞为表现形式,充分展现壮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这次活动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将由6个精品节目组成,今年打造的300人尼达妮合唱团也将首次亮相。由100名小学生、100名中学生、100名青年等300人组成尼达妮合唱团,将与100名教师组成的民族交响乐团合作,演唱《迎客歌》、《尼达》等精品壮乡曲目,以庞大的阵容共同演绎壮族原生态山歌。

    四是大众化。今年活动的大众化程度更高,群众、演员的参与范围更加广泛。在开幕式上,将邀请多名武鸣籍著名歌手演唱广西著名歌曲,以及演唱武鸣新创民歌优秀歌曲《走进三月三》。

    五是民族化。今年的活动仍以 “民族化”为主。文化元素方面,“骆越”、“稻作文化”、“歌圩”等源自武鸣县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通过挖掘、提炼与升华,利用歌圩进行展示,使其成为武鸣壮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符号。活动载体方面,千人竹杆阵、山歌擂台赛、抛绣球比赛及斗鸡斗狗斗牛等文体活动均源自本土,体现了壮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此外,今年将首次推出“壮乡百家宴”,用五色糯米饭、八宝鱼生、柠檬鸭、糯米酒等充满壮乡特色的美酒美食招待各方来宾,体现壮乡人民的好客之情。

    六是商业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今年的活动22个项目,其中14项文体活动,经贸活动有壮家宴、淀粉酒精产品及新技术交易洽谈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商品展销交易会、旅游美食节、汽车农机展销会、房产交易会等8项。通过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带动人气,为各项经贸活动的开展打造良好平台,进一步带动县内旅游业、商业,促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今年,武鸣县首次开展“文化旅游建设年”活动。结合“三月三”歌圩平台,该县将举行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以歌圩人气进一步带动县内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结合。

    七是多样化。今年的活动项目多达22项。其中文体活动有14项,经贸活动有8项。文体活动多姿多彩,既有可欣赏的精品文艺演出,又有可参与的文体活动。歌圩开幕式、《骆越阡歌》精品演出让人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千人竹杆舞表演及竞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抛绣球比赛、抢花炮比赛)、武术散打擂台赛、民间传统斗鸡、斗鸟、斗牛比赛让人近距离感受壮族体育活动的活力;壮乡歌海群众文艺活动(农村文艺展演、山歌大汇唱)、第二届中国壮乡歌王邀请赛则展示了壮族山歌的独特韵味。

    据介绍,今年武鸣县委、县政府立足新的起点,审视新的形势,首次提出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年”这一构想。其主要目的是在对骆越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将其引入市场竞争,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精品,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中国壮乡魅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