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辰俯仰及严冬,白发空云是至公。造雪不成天本恕,唤梅未醒句无功。可能人事无消长,只待天时有变通。”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思念的时节,漫天飘飞的雪花是想你的心絮,呼啸凛冽的北风反衬想你的热情,寒冷将是暂时,友情永远温暖!
气始于冬至,养恰逢其时。来适量运动,固旺盛精力。进营养好料,求延年益寿。成圆圆好事,做连连好梦。活自在潇洒,得幸福欢笑。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天是温馨的梦,可依偎着温暖;冬天是希望的梦,可畅想着春天;冬天是幸福的梦,可盼望着团圆;冬天是浪漫的梦,可向往着缠绵。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春分最美是亭亭玉立的玉兰,夏至最美是郁郁葱葱的林木,秋分最美是绚烂多姿的红叶,冬至最美是热气腾腾的水饺。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中国人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为基础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漫长的农耕社会所培育出来的天人合一、和衷共济、生生不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血缘家族关系与人伦道德礼俗制度。农耕和人伦,是破解传统节日内涵的两个要点。节日是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某些“圣人”创造出来的。
是啊,我们应当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整合革命文化,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中国和世界探索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该多做积累,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为未来积聚无穷的力量!当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应当加大学习与宣传,让更多的人明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有专家提议,对于一些重要的革命节日和纪念日,我们亦该如此!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观影交流等活动,深入思考发掘这些节日意义之所在,加深理解。比如清明,我们回乡祭祖或者去烈士陵园扫墓,拜祭先祖和烈士!南京大屠杀来临之际,举办观影活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毛主席诞辰之际,参加纪念活动,缅怀伟人,学习伟人!五四青年节,我们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思考当下青年的时代使命……
民间的事情民间办,这是中华民间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老百姓既有在节日期间凝聚群众、稳定社会的传统,也有这样的组织才能。其实,老百姓是有自己的文化选择及其观念的,他们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保护、继承和接受,不要什么都由政府包办起来。回归到“民间的事情民间办”的传统上来,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所以,我们要建立民间自行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要确立以城镇“办节”为主,农村“办节”为辅的“办节”思路;要做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让古老的传统节日融入时代性,让外来“洋节”赋予中国元素;以“创新发展”思维,去培育、改造、寻找、开辟传统文化的生存土壤、生存环境和空间;要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和特色节日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形式;要将传承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和培育现代节日文化相结合。让中华文化在不失民族性基础上兼有世界性,永远具有节日青春的时代的气息,具有全人类普世文明的思想内涵。
一年一度北风劲,又到一年冬至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啊,如果把太阳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按全天24小时平均,这一天将是一年当中最黑暗、最寒冷的日子。“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白昼和黑夜的较量出现了转机。冬至过后离春天也就不远了,所以说人们喜欢春天,但没有冬天又去那里寻找春天呢?没有冬天的春天人们还能享受到春的美丽与温馨吗?
红梅俏梳妆,冬至渐渐凉;一碗老鸭汤,暖胃暖心房;肉蛋鱼果蔬,日日都点上;进补遵医嘱,乱补五内伤;常搓手脚背,冻疮不生长。冬至到,进九天。天至寒,渐变暖。昼至短,终会延。冬至日,吃水饺,家合欢,人康健。食汤圆,财广进,人团圆。情谊暖,祝福侃。冬至是时间的坐标,也是季节的拐点。阴阳在此汇合,寒暑在此交替,四季在此轮回,心情在此休整。关怀不是今天才开始,祝福也不是今天就结束,千言万语在心中,一盘饺子表真情,关怀祝福永不止。围坐火盆,感悟生命,笑看人生,明天更美好!
(陈莹峰 韦德华 陶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