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灾难兼行,记录历史服务民生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二十大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第23个记者节。有人说,记者是份体面的工作,是种权利,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等等。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意味着一种责任意味着付出。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看不到记者的时候,记者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记者的时候,记者和新闻在纸上。”路上奔波的疲惫之苦算得了什么?路上担当的风险又算得了什么?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忙碌。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忙碌的身影。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采编人员反复琢磨、反复讨论。记者一年到头,都在忙碌,忙找新闻线索,忙采访,忙写稿。因为忙碌,常常被家人埋怨;因为忙碌,常常扫了好友的兴致……

  毋容置疑,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之一。是令广大新闻工作者感到自豪、感到光荣的节日,因为它的确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在这个日子里,每一位记者、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除了应该感到骄傲、自豪以外,还应该体味到一种责任和使命。新闻行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思想教育战线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既是一种很高的评价,也是一种很高的要求。记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大局意识要强,群众观念要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党管媒体的原则。要不断深化“走转改”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所有的新闻宣传阵地都要做到可管可控,都要遵守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都要听指挥、听招呼,决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要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对象,多运用群众的语言,多从群众的视角,多反映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始终使新闻报道符合群众需求,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要准确,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上要符合党的精神和国家的利益,一切宣传都要有利于人们奋发向上,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新闻宣传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事业之树常青,必须扎稳根基。土壤在哪里,就在人民群众中。大一定要扑下身子,坚持“三贴近”原则,走出去,到基层去,多做调查研究工作,多听群众的心声,多写出反映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来。

  学习功夫要深,工作作风要正。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认真学习新媒体技术,不断增强现代传播意识,努力实现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效果最大化,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切实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毕生追求,作为人生进步的阶梯。要打好理论功底。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哲学原著。要打好知识功底。要立足实际工作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应放宽视野,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要打好业务功底。这包括熟悉、掌握采访、写作、编辑等业务知识,比如文字记者,行文要简炼准确;比如摄像记者,画面要平稳、均匀、漂亮、和谐等等。要发扬敬业奉献的作风,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反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一定要有清正廉洁的作风,反对见利忘义、搞“有偿”新闻;一定要有严谨细致的作风,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定要有勇于创新的作风,大气谋事,精细做事。

  记者,神圣的称号,光辉的职业,节日快乐!

  (陈莹峰:巴马县讲师团成员、行政综合执法局干部、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