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探秘“瑶族舞香龙”

“瑶族舞香龙”2_副本

“瑶族舞香龙”  

2

舞龙队前往社山、庙宇“拜会”  

3

灯牌开路  

4

龙头上香  

5

喜庆的人们  

6

村民用纸料制作的大螃蟹

  “请龙”“拜会”“调堂”“送龙归海”,敲锣打鼓,威武的舞龙队举着“香龙”,全村男女老少200多人手持自己制作的“虾兵蟹将”,跟着“香龙”一起“舞”起来,场面十分壮观。6月28日晚,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车田村委高田屯热闹非凡,该县文化馆为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了“舞香龙”的场景。

  “舞香龙”是金秀大瑶山过年期间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金秀忠良乡。早在明朝末期,高田屯一带瑶人祖先从浙江等地迁徙到金秀大瑶山定居后,瑶民们过年时为了庆祝丰收,祈祷吉祥、富贵、平安,祈望神龙庇佑,便用稻草制作香龙。

  “制作香龙是用竹篾编制龙头,竹子做龙身,再用稻草捆扎龙,龙头粗壮,龙身分为9节或11节,每节长约1米、直径有30厘米粗大,每节用稻草绳活动相接。”高田屯“舞香龙”传承人周育庆介绍,舞龙时龙身扎满香火,在香龙周围,其他人有的举着纸扎成空心的点上烛火的红鲤鱼、千年龟、大龙虾、大螃蟹,“舞香龙”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至来年正月十五结束,经过“请龙”“拜会”“调堂”“送龙归海”四个过程,历时十六天。

  据村中老者说,该习俗自建村时便有,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每年小年夜这天,村上的舞龙队便会在河边举行“请龙”仪式,也叫“开光”仪式。由“龙头”到高田河杀三牲(鸡、鸭、鱼),烧香、提四句、祭拜社庙后完成“请龙”仪式。

  接着全村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聚集到河边,大家换上清一色的服装,由舞龙队的壮士每人擎着支撑龙头和龙身的竹竿,其他人有的拿红鲤鱼,有的拿千年龟,有的拿大龙虾,有的拿大螃蟹,等到舞龙队里的元老为龙头插上第一柱点燃的香后,大家便纷纷为龙插香、为“虾兵蟹将”点燃烛火。

  等待鼓乐队装备完毕,舞龙队领头人在队伍前摆上供品,焚香烧纸,口里默念请龙诀。接着对大众喊“打起锣鼓响叮咚,喜庆新年舞香龙。舞出大吉和大利,家家户户立新功。”随即鸣炮示意,“舞香龙”活动正式开始。

  由吹号角、灯笼开路,左右各一个灯牌护卫,一人举着龙珠左右摇摆滚动而行,龙头紧咬着龙珠,龙身跟着龙头伴随锣鼓声的节奏上下摆动,“虾兵蟹将”舞动着跟在后面。整支舞龙队两三百人,浩浩荡荡,非常壮观。当晚,舞龙队要对当地的社山、庙宇、土地神进行拜会,祈求保护一方水土风调雨顺。

  待到大年三十晚,舞龙队挨家挨户的“拜会”仪式就开始了。由灯笼、灯牌开路,把写着“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字样的平安帖挨家挨户地发到家中,跟着舞龙队逐户拜访,每到一家户主要端出自家酿的米酒、水果、茶水等热情款待,然后户主要给香龙更换香火,把龙身上旧的香换下来插到自家的各个角落,祈求香龙保佑全家身体健康、顺风顺水。

  直至正月十五晚,全村人聚集在村上最开阔的地方举行“调堂”。最后,舞龙队要到“请龙”的河边举行“送龙归海”仪式,至此整个“舞香龙”活动结束。

  “高田屯地处大瑶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而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使舞香龙得以延续。”该县文化馆馆长庞晓华介绍,目前该县正在进行对“瑶族舞香龙”民俗活动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以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赵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