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06年十大国际新闻


  1 国际油价大幅震荡

  2006年1―7月份,国际油价一路攀升。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78.4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自8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累计跌幅达到20%左右。年前每桶在60美元上下徘徊。国际油价的震荡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各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2 中国两大工程引起世界关注

  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年均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7月1日,长达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车。这条有960多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钢铁“天路”在世界屋脊的铺展堪称人类奇迹,困惑中的世界铁路经济也因此受到很大鼓舞。

  3 陈水扁家族接连爆出贪腐弊案

  5月25日,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涉嫌内线交易被捕。7月19日,国民党籍“立委”邱毅披露陈水扁妻子吴淑珍虚报“国务机要费”。11月3日,台湾检方认定陈水扁涉嫌贪污和伪造文书,因其有“豁免权”暂不予起诉。12月27日,赵建铭被判刑6年。系列弊案引起岛内一波波声势浩大的“倒扁”运动。国亲两党三次提出“罢免陈水扁”,都因民进党的抵制没有成功。

  4 黎以爆发大规模冲突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袭击以色列并绑架两名以军士兵,以军随后以营救人质为名大举入侵黎巴嫩。黎以之间随即爆发持续34天的军事冲突,大约有1200多人在这场冲突中丧生。这是多年来黎以之间最大规模的兵戎相见。被以色列视为“恐怖组织”的黎真主党在这场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实力格外引人注目。黎以冲突和随之又起的巴以冲突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基本陷入停滞。

  5 朝鲜悍然进行核试爆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进行了核试爆。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对朝鲜实施制裁的第1718号决议,要求朝鲜不要再进行任何核试验或导弹发射,完全销毁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弹道导弹,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专家认为,这是安理会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后,近年来通过的最严厉的一项制裁决议。

  6 日本迎来“安倍时代”

  9月2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接替执政五年半的小泉纯一郎,日本政坛进入“安倍时代”。10月8日到9日,安倍首相成功访华,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五年、首脑会谈中断一年半的僵局被打破。此后,中日首脑再次会面,两国防务交流重启,经贸关系开始从政治升温中受益,两国舆论氛围也渐有好转。

  7 中非论坛成功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出席。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共同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8 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惨败

  11月7日,美国举行中期选举。8日选举结果公布,共和党失去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伊拉克政策是导致共和党惨败的主要原因。选举结果公布当天,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应声辞职。此后不久,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也被迫交出权杖。12月19日,布什首次承认,美国并没有赢得伊拉克战争。此前,伊战失败的声音已经传遍美国。面对伊拉克困境,布什政府苦无良策。

  9 中美举行首次战略经济对话

  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格最高的经贸交流机制,由财政部长保尔森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包括7名部长级官员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充分显示出美国对发展美中经贸关系的高度重视。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已经达到2116.3亿美元。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表明,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动已经具备全球性和战略性的影响力。

  10 联合国制裁伊朗

  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对伊朗实施制裁的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马上停止所有与铀浓缩等有关的活动;要求所有国家禁止提供、销售和转让与核及弹道导弹有关的部件、材料和技术,并停止有关技术培训。今年安理会连续通过两个与核有关的制裁决议,表明核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反对核扩散的态度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