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四轮”驱动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恭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61.24%的少数民族地区,2016年以来,积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繁荣共生、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据了解,截止到目前,该县以单建、联建和挂靠建的方式组建了产业党组织11个,努力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这些党支部的成立,除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外,还有效解决山区群众发展产业难、收入来源少和社会治安不稳定等突出问题。着力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这些年来,该县除采取党员自学党员联学等形式外,还开展县委党校集中培训、选送参加上级调训等形式对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教育培训,一年多来,共组织开展培训12场次,培训党员干部600余人次。打造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目前该县少数民族占全县高层次人才总数的77.6%,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在加强少数民族党员教育上,形式多样的教育,让党性党史教育力度不断增强,通过组织观看党史电影、电视,参观三江乡安冲村特支旧址,地下党支部陈列室等红色教育,进一步激励少数民族党员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和后发赶超信心。

  采取多元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县、乡、村民族运动会等为载体的节会舞台,发掘和保护一批经典民间歌舞。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吹笙挞鼓舞、在广西重大表演中获奖。恭城《油茶歌》等歌舞,传承和保护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成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组,挖掘整理全县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歌谣、舞蹈、绝活等,把瑶族刺绣技术、唱山歌等文化形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县文学创作协会党支部,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充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截止目前,已出版《恭城文化》、《油茶文化》、《梅山图》等10余本书籍,有效传承了恭城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和谐。加大对民贸民品企业扶持推进计划,积极为民贸民品企业申请贷款、兑现各种政策等。去年以来,投资6000多万对民族特色村寨示范点龙虎古街民居统一改造,如今的龙虎街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去年以来,接待旅客10余万人次。

  强化示范创建,推进民族团结。如今恭城有12个村屯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7个村屯入选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红岩、黄岭、矮寨等7个村屯被评为广西第一批“绿色村屯”。目前,该县在乡村建设中正尝试对村落民居进行乡土化改造和重构,突出“乡土、乡情、乡愁”,让农村更好地传承农耕文明,彰显传统特色。积极培育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典型,去年至今,开展“四项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进乡镇、村寨、社区、校园、机关、部队活动20余次,发放资料3000余份,使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

  如今的恭城,在党建带生态宜居,党建带群众发展的背景下,呈现的是“山状凤凰,翼垂东南。”走在森林覆盖率达81.14%的恭城瑶族自治县,举目见四时不谢之花,出户伴八节常青之树。一幅“房前屋后皆果树,一湾碧水绕村宅”的宜居画卷,生动地展现出恭城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就。 (周品秋 田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