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助力“海上丝绸之路”环保领域合作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2014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唐仁健在2014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2014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

 

  历史悠远的海上丝绸之路构筑了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等东盟各国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的纽带,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广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一湾相挽11国”的区位优势,成为当前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门户。

  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19亿人民合作共赢梦想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一届,如今已走过10个年头。今年,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拉开了“钻石十年”的合作序幕。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环境领域开展对话、促进交流、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3年来,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开展环境政策高层对话的重要平台,成为探讨环境与发展合作的重要渠道、连接社会各界参与区域环保合作的重要桥梁。

  2014年9月17日,第4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南宁举办。论坛由环境保护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盟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承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唐仁健,东盟成员国环境部门副部级官员应邀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东盟成员国和东盟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合作伙伴代表,以及环境保护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内相关机构和地方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界代表近300人应邀出席了论坛。

  论坛分为主论坛和3个分论坛,其中主论坛以“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充分反映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环境合作、共同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愿望。

  中国的生态文明是开放、包容、共赢、创新的研究体系,需要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中国和东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合作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重点领域,近10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环境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方通过了环境合作的战略,制订了二期的合作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了环境政策对话与交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启动和实施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制订中国东盟环境技术和产业的合作框架。双方的成功合作探索了卓有成效的区域环境合作和南南环境合作的新模式。

  李干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亚太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气候变化、生态退化、资源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全球经济与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环境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李干杰简要介绍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进展。他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积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李干杰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中国和东盟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共同挑战与机遇,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合作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近10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环境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双方通过了环境合作战略,制定了二期合作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启动和实施了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制定了中国-东盟环境技术与产业合作框架。双方的成功合作探索了卓有成效的区域环境合作和南南环境合作的新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环境合作,实现区域绿色发展,李干杰提出了3点合作建议:第一,共建海上绿色丝绸之路,打造区域环境合作共同体;第二,加强政策交流与能力建设,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与网络;第三,积极开展环境技术与产业合作,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广西与东盟国家接壤,不仅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也有政策优势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平台。随着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为广西和东盟各国迎接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长期以来,广西一直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发展理念,自治区政府2006年启动生态省区的建设,2010年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2011年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并列为建立广西“五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确立了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2007年起开展了遍布全区城乡的城乡清洁工程。从2013年起分阶段开展为期8年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工程,构建了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等协调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唐仁健在201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上表示,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前沿,广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希望并愿意与区域内各方积极探索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新模式。

  第一,积极打造中国-东盟绿色发展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循环低碳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贸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区域发展、绿色转型,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二,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洋环境合作实验区,深化海洋环保与科研合作。加强海洋和岛屿环境的管理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环境应急。共同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第三,务实推进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在高层政策对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环境可持续、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广西重视与国际间的环境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其他省市也保持着良好的环境科研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合作机制,通过与同行间的交流学习,推动了广西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建立了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2006年,广西开始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项目区社会经济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廊道地区土地利用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等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完成了对外交流的各项工作,拓宽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渠道。

  2010年,广西环保厅与贵州省环保厅制定了《都柳江跨黔、桂省(区)界断面水质联合采样监测方案》,设置了科学合理、双方资源支持、便于实施的联合采样监测方案;监测结果双方共享,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签署了加强跨省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合作协议,开展了跨省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合作。

  2012年3月,广西环保厅与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进行了座谈,就开展水污染防治技术交流与合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应用等方面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扩大了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保合作与交流。

  2012年5月,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国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联合举办的工业园区资源高效利用与清洁生产国际研讨会在南宁市举行,广西环保厅积极支持和参与到“资源高效利用与清洁生产”项目活动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3年,广西环保厅与中国研究院开展交流合作,进行调研活动,开展团队之间的环保科技合作;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大气雾霾研究、广西城镇化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综合研究等,通过交流学习推动广西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提高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2014年7月,自治区与广东省签署《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协议》约定,2014年-2017年,由两省(区)政府各出资3亿元,设立粤桂九洲江流域跨省水环境保护合作资金。到2017年,两省(区)协调合作机制和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全面建立,九洲江粤桂跨省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目标。

  2014年,广西启动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在二期项目中,广西环保部门将重点建立和完善《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地方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和执法检查纳入环境保护日常管理和检查中,进一步完善对含氢氯氟烃(HCFCs)使用、销售的申报登记和监管制度,积极推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消费量。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上的合作也在快速发展。加强绿色环境合作、共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专家认为,中国和东盟的钻石10年也是一个绿色的发展年。

  绿色经济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缅甸森林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毛埃敏在论坛上提出要加快区域合作的具体化,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交流。他表示:当今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是组织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来解决问题,共同找出绿色发展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动绿色创新和绿色增长。

  印尼环境部部长高级顾问英拉·依莎克认为要想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各个层面开展合作,提供丰富的绿色公共食物和绿色基础设施。她说:近年来,印尼对有关环境的立法和政策框架进行了调整,来解决与环境发展相关的问题。她提出要按照城市的人口比例提高自来水排污、电力、城市生活垃圾清理的服务。

  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合作的现状及前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地区局局长凯文·札赫迪认为,东盟各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临着3大历史机遇,一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绿色经济的良好机会,可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商品生产与服务方面的交流与转型。二是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即将建成,将能够促进本区域成为全球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成为全球绿色经济增长的引擎。确保区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给本地区人民带来福祉。三是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能让东盟地区环境方面的问题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从而全面实现发展中地区从未实现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纽带,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和东盟各国合作,使中国和东盟的钻石10年成为一个绿色的发展年。

  亚洲开发银行自然资源管理专家萨拉斯瑞拉瓦纳表示,亚洲开发银行将进一步考虑区域性的合作和国家投资,比如跨境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加强国际和区域环境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控制、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海洋开发、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应携手应对环境挑战,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搭建环保技术与产业交流平台,鼓励中国与东盟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共同参与,推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促进区域绿色合作。

  本届论坛在以“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的主论坛背景下,设立三个分论坛,从国家、城市、企业等三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探讨。

  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环境可持续城市建设伙伴关系”和“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三个主题,从国家、城市、企业等三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开展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探讨。

  在分论坛一上,各位发言嘉宾分享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领域取得的成就,共同探索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开展环境合作的可能性,大家畅所欲言,为推动区域性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随着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都在朝着环境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方向努力。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

  在分论坛二上,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城市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应当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均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加快,区域产业分工承受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内国家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的环境风险也日渐显现。因此,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挑战,成为该区域国家面临的一项紧迫的共同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具备了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的基础。

  分论坛三的召开为政府及企业搭建了环保产业交流平台,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红利,建议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内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家一致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目标,促进环保技术转移、遏制生态恶化,并就此加强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