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战略部署,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从1999年起,我区开始组织实施创新计划,以三年为一轮,瞄准当前的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选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通过组织和实施相关的科技计划内容,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目标。目前,第二轮创新计划从2002年实施至今即将结束,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第二轮创新计划取得的成果以及新一轮创新计划即将开展的有关情况,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副主席吴恒。
记者:第二轮创新计划已经实施三年,您认为第二轮创新计划从完成情况看是否已达到了自治区政府的预期目标,您如何评价取得的成就?
吴恒:创新计划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并在认真分析广西区情、科情、社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科技工作思路,是针对广西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提出的。首轮创新计划实施的背景是要解决当时我区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通过实施六大内容的创新计划达到了“六推进”的目的,即推进农产品开发;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农业“三田”(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建设;推进社会信息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第二轮创新计划是在巩固第一轮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针对我区产品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科技成果不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规模不大的现状而提出来,按照“抓源泉、疏渠道、促转化”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科技金源、科技金桥、科技金穗三大行动,目标还是锁定产品创新这一核心不变。
应该说,两轮创新计划的运作,我们始终把创新工作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结合起来,以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为主线,以滚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为载体,以出新品、创名牌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的机制创新、环境条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为长效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逐步夯实了基础。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第二轮创新计划已达到自治区政府的预期目标,并已显露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对全区14个市的汇总分析,全区在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5000多项,引进推广应用一大批农业种养新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其中,累计引进推广应用面在千头(亩)万羽的畜牧水产新品种比第一轮创新计划增长2倍多,开发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2410多个,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步上升,2001年为11.4%,目前已达到15.5%。
全区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417家,2002年至2004年9月,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产业园区累计实现总收入达906.8亿元,比第一轮创新计划增长1倍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87.04亿元,出口创汇5.87亿元。可以说,二轮创新计划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为我区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营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此外,创新计划还促进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和全社会科技素质提高,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记者:在实施第二轮创新计划中,自治区政府是如何采取了重要措施来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
吴恒:在第二轮创新计划的实施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以“科技三金行动”为载体来组织实施,通过“科技金源行动”、“科技金桥行动”、“科技金穗行动”,把工作重点一是放在产品创新的源头,为产品创新提供所需的技术和知识;二是放在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技术进村入户到企的桥梁、疏通技术转移的渠道;三是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的机制、能力和环境建设,加快出新产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出效益上。
为此,我们首先突出了科技金源单位的建设。全区认定科技金源单位25个,共组织开展了一批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一批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成果,广西大学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已列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2年至2004年11月,全区专利申请量6232件,比第一轮创新计划增长了19.75%,专利授权量达3528件。
其次是实施“科技金桥行动”,以“六网三中心”为重点,我区初步构建了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全区8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覆盖区内14个市和9个重点行业。全区14个市均建立了技术市场机构,“两周两会”已成为我区“三引”和技术交易的平台。广西科技信息网通过延伸服务节点,已形成了涵盖14个市分中心网站、7个专业网站及153个县级节点、1320多个服务示范点的网络体系,累计发布40多万项(条)农产品信息,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再次是通过组织科技进村入户到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金穗行动的开展。我们在各地已建立科技示范村1800多个、科技示范户11多万户,三年来累计组织36万多人次科技人员下乡、5万多人次科技人员下厂开展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和农村取得明显成效,“电脑农业应用示范”在30个县实施,建立了甘蔗、荔枝、龙眼、芒果等13个应用系统,累计应用示范212万亩,受益农户36.39万户,户年均新增收入387元;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确立了柳州、桂林、南宁三个广西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组织了一批制造业信息工程示范企业,建立和完善广西制造业信息化中心、广西大学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与开发中心、桂林制造业信息化推广中心等7家服务中心,构建我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记者:从第二轮创新计划的实施效果看,有哪些经验体会值得总结?
吴恒:在实施第二轮创新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创新计划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实施科技“三金”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重要载体;坚持把营造创新环境作为实施创新计划的重要保障措施。同时,注意把实施创新计划与实施专利、技术标准、人才“三大战略”相结合、与科技普及工作相结合、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相结合。
两轮创新计划实施后,我区全社会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得到了加强,效果很显著。但我区科技创新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科技创新资源不足,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环境不够完善,科技进步的综合能力不强;大多数高校、院所提供科技成果的能力还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中小企业急需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机制、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迫切需要的大量先进适用技术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仍不多,缺乏有产业带动力的龙头企业,高新区产业积聚效应还不够明显,创新、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县市科技工作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等等。
记者:第三轮创新计划即将于2005年展开,请问关于新一轮的创新计划实施政府方面会有什么设想和思路?
吴恒:2005年至2007年是我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应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世贸、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自治区决定启动实施第三轮创新计划。第三轮创新计划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使科技进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工业兴桂”战略,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继续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促进创新转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县、兴企、建平台、强能力”为总目标,通过组织实施星火富民等若干重大科技工程、服务县域经济等若干重大科技行动,建设“三农”科技服务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等科技网络平台,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全区科技经济结合新的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