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实践,“下山进城入谷”的内涵不断扩充,逐渐形成五种具有山区特点的转移模式:异地安置进行移民开发;到市外、区外打工,进行劳务输出;在城镇经商落户;到河谷或附近城镇从事劳务;在河谷长期承包土地从事特色农业经营。
异地安置,实行移民开发。对于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的贫困农民,多年来百色采取的是在自愿基础上,逐步将这些农民从原居住地搬迁出来,安置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异地开发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法。实施“下山进城入谷”工程之后,百色市加大该项工作的力度,通过引导与扶持,使一大批石山区农民从穷山恶水中走出来。右江区结合百色水库移民工作引导农民异地安置,通过对库区移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共组织库区农民转移就业1834人。隆林各族自治县投入970万元建设移民安置点,新安置200户1000人。田林县投入1143万元,搬迁人口1800人,建设移民住宅320户。靖西县新建异地安置点59个,安置2767户13426人。
平果市投入500万元,搬迁石山区居民200户1050人。乐业县投入2228万元新建安置点5个,安置480户2400人。
田阳、田东县大力帮助移民发展种植甘蔗、芒果等产业,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使各安置点均实现当年进点、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
跨市跨省劳务输出。百色积极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以及当地的大型企业合作,构建劳务输出基地。目前该市已分别与广州、深圳、宁波、泉州签订了长期劳务合作协议,该市充分抓住广东、广州对口帮扶的机遇开展面向广东的劳务输出,在广东的务工人数达到32.2万人。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该市又把目光拓展到这一区域,去年8月组织第一批74名农村青年赴福建泉州务工获得成功,现在在泉州的百色农民工已增加到600多人。
平果市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的项目,对该县向北京输送劳务给予扶持,去年共向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品味居华安餐饮北京有限公司输送226名石山区贫困农民。现在该县又与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第二批120名务工者已于今年2月启程进京,开辟了该县劳务输出的新方向。
到城镇创业、经商、落户。对于富裕起来的农民,百色市采取鼓励措施,吸引他们到城镇创业落户,成为城镇居民。靖西县通过加快城镇化不断吸纳农民到城镇经商落户,目前全县在城镇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有1800户。该县出台政策,凡是在县城有住房、有稳定收入的人员都可以免费办理非农户口手续,在子女入学方面与当地人享受同等待遇。该县还把湖润、龙邦等9个乡镇确定为城镇化试点镇,并专门在县城划出30公顷土地建设农民下山进城小区,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50亩,已于去年11月底动工兴建。德保县在县城城区扩建中,充分考虑了农民下山进城的住宅规划,仅县城东蒙经济适用住宅开发小区就安排下山进城入谷农户166户。
到河谷或附近城镇从事劳务。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劳务需求,使一部分不能离家或不愿离家的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右江区的百色镇、那毕乡每天都有3000多名农民在市区务工。田阳县头塘镇四联村村民马金南、马勇等60多户农民给当地的种田能手帮工,每人每天能挣50元。
他们高兴地说:“如今我们农村人也同城里人一样领工资了。”平果市狠抓项目引进扩大就业容量,2003年以来全县实施项目212个,提供就业岗位近两万人次,57家非公有制企业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527人。
德保县以华银铝项目落户该县为契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了农民的进城渠道。去年全县新增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914家,新增就业岗位5464个。凌云县结合本县实际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两年来引进宝石加工企业5个,安置农村劳动力1200人。
在河谷长期承包土地从事特色农业经营。如今的右江河谷,2.3万多公顷的反季节蔬菜一望无际,3.3万多公顷的芒果、香蕉果实累累,4.7万公顷的甘蔗林郁郁葱葱,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许多山区农民走下山来,走进各种种植场,先是打工,学习技术,然后自己也开始承包土地,参与到当地的农业开发中来。田东县作登乡坡教屯的农民黄天方先是到县城的果场打工,学到芒果高位嫁接、低产改造技术,然后举家搬到县城附近的平马镇合就屯居住,承包两个共60多亩面积的芒果场,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