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阶段扶贫工作力推新举措

 

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后,我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愿望更为强烈。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扶贫开发,成为我区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新举措。

我区在长期扶贫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思路进一步明确。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以贫困村为主的贫困地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区新阶段扶贫工作,确定从建立和谐社会出发,以人为本,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近年来,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突出抓好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立足于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 整体规划

我区实施新阶段扶贫工作中,挑选出全区难度最大、贫困人口最集中、自然条件最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最滞后的406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分三批进行“整村推进”综合治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区对这些贫困村进行综合扶贫规划,县级扶贫开发支持性项目,包括通往重点县的二级公路和通乡油路建设、电网主干线、种苗培育等,部门行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避免因为无序扶贫开发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流失。

去年,我区按照“优势产业衔接、优势产业与农户对接”的要求,对2001年制定的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规划进行重新审定。香料、造纸原料、桑蚕、茶叶、烤烟、水果、药材、食用菌、草食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成为我区新阶段贫困村发展的十大产业。面向市场,我区进一步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扩大贫困村优势产业规模,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每个县(市、区)科学选定和重点扶持1-3个优势产业,树立品牌,形成规模。

百色市将科技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四年里通过整村推进的帮扶活动,先后建立了竹子育苗基地、水果基地、八渡笋高产示范及品种提纯育苗项目、芒果优良品种繁育项目、八角育苗项目、砂糖桔种植示范等23个项目。

在新阶段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区扶贫开发工作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赋权于群众,走群众路线,以参与式扶贫理念,让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

有了科学的规划,做到统筹兼顾,贫困村的优势产业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初步统计,仅新建林纸结合等扶贫产业基地就达8.4万公顷,项目覆盖359个乡镇的1461个行政村13.95万贫困农户。

智力扶贫 培养人才

科学知识改变命运。要改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落后的生活现状,必须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知识含量。因此,开发式的扶贫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致力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依靠他们自己勤劳的双手更有效地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因此“智力扶贫”尤为重要。我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基础教育,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目前,我区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164.34万人,占贫困村劳动力总数的39%。

全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天等、德保、靖西、都安、南丹等县开展劳务人员知识技能培训试点。我区计划于2005-2010年间,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开展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万人以上,以人才培养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01年-2004年,全区贫困村累计输出劳务人员96万人,年人均工资收入6000元左右。

我区实施智力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项目过程中,也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如建立并稳步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滚动扶持贫困农户的机制,以发放“周转羊”、“周转牛”等形式,通过获得扶持的贫困户与下一批贫困农户签订协议的方式扶持贫困农户,使资金滚动起来,覆盖更多的贫困农户,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设。

在这些可持续发展机制中,还有通过群众民主协商,建立起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维护和使用的后续管理制度,保障公益性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按照自愿结合,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及贫困农户的有效对接,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提高贫困农户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贫困村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贫困村立足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建设,打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保护生态 持续发展

在贫困开发中,我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重点支持沼气池建设,实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利用山区优势发展经济林种植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2001年-2004年,全区贫困村累计建成沼气池52万座。

在建沼气池较多的贫困村,绿化率、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在不适合建沼气池的贫困村积极推广省柴灶。去年,全区还投入扶贫资金1776.42万元修建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人畜饮水443处,建成水池84座共6186立方米,铺设水管33770米,解决了190多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为搞好贫困村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既涵养水源又增加群众收入的经济林,退耕还林近6.67万公顷。我区在贫困地区还初步建成了一批名、特、优水果和制糖、八角、蚕桑、笋竹、茶叶、草食动物养殖等主导产业项目。

贫困山区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特别是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因此,我区把扶贫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有机结合,注重把分散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龙胜大寨村2003年开通通村公路后,利用龙脊梯田的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农耕梯田和民居村寨开发了金坑红瑶梯田的景观旅游,农户利用家庭旅馆、抬轿、出售土特产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今年该村还抓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时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确定全村以旅游开发为主导产业,以利于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