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落实科学发展观:六化并举 城乡互动

  走马河池,深感统筹城乡发展并非可望不可及:去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增长24%和119%,今年首季增加值又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同步增加,去年增收230元,增长15%,今年首季又增长18%。

  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搞蚕茧加工,年可产白厂丝2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税收500多万元,现已安排260人就业,带动宜州农民种桑养蚕,去年人均净增收268元。

  无独有偶。巴马瑶族自治县引进广西建邦公司投资3000万元,搞茶油深加工,年精炼山茶油1万吨,带动农民积极改良护理老茶树,大量发展新茶树,使之成了农民的“摇钱树”。东兰县去年6月引进福建中泰集团投资搞板栗加工,20颗板栗一包装,可卖2元多,增值五六倍,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使东兰板栗种植很快发展到1.3万多公顷。

  如今的河池市,已有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林产品加工企业17家。这既使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产值增加1.3倍,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30%增至70%,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该市通过加工业带动了“九个一万”示范基地发展。其中种植规模已从8000公顷发展到近4万公顷,养殖规模已从2万多头发展到7万多头,形成了极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使该市去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2亿多元,比上年增长7.9%。

  谈到统筹城乡发展、农工互动,河池市农业局局长覃绍权感慨万千。他说,现在抓农业已不能像当年孤立地抓了。孤立地抓,抓不上去,农民也不买账。有一次,他到农户发动种菜,农民开口就问,能包销吗?能保价吗?能加工增值吗?这对农民都是很实在的利益问题呀!于是,河池市逐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农工互动,“六化”并举的农业发展理念。“六化”指种养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为推进信息化,该市建设农业信息闭路电视网络,开展了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活动。记者坐在河池镇信息站电脑桌前,一点鼠标,进入农业信息闭路电视网络,各种种养技术、产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市场动态等,便有影有声、图文并茂地映入眼帘。没有电脑的农户,通过拨打电话咨询也行。目前,该市已有6100多农户注册加入该网络,已拨打咨询电话88.7万次。年销生姜5000吨往日本、巴基斯坦等国以及国内广东等地的个体老板黎佩琼高兴地说:“有了科技信息电话,不用出家门,便知天下事。”

  为推进服务社会化,该市首先建立培训、示范推广体系,引导农民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2万公顷;水稻免耕抛秧技术1.3万公顷;小蚕共育技术5万多户,带动种桑万余公顷;沃土工程技术21万公顷;优果工程技术7000公顷;甘蔗深耕深松技术万余公顷;还有葡萄保花保果、水果保鲜、农业精准施肥等技术。该市去年还培训农民36万多人次,培训农民工9.2万人次,转移就业8万多人,累计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多人。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19亿多元,人均收入603元。

  为推进产业化,河池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目前,该市利用当地盛产的茶油、板栗、香猪、菜牛、毛葡萄、桑蚕、药材等资源,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项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引进1000多万元,建成规模香猪、菜牛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成品香猪50万头、牛肉干1500吨;还引进自治区国营黄冕林场与其联营,投资2.1亿元,兴建年产10万立方米人造板厂和速生丰产桉树基地,目前已种下1.4万公顷的速生桉。现在河池丝绵加工、蔬菜深加工等小企业星罗棋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有152个,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共有51家,可以带动甘蔗、桑蚕等5大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万公顷、25万农户。

  相关新闻>> 河池落实科学发展观: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