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时评】欢迎图书下乡来



    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之策。提高,有多种途径,重要的一条就是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满足农民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的需求。
    我国已是图书出版大国,但人均拥有图书量还相当低,农民买书、读书、用书更是少得可怜。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促进发展。我国农村比较穷、农业比较落后,这和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知识比较匮乏有直接关系。
    或许有人问,农民对图书有需求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科技大集”红红火火,科技人员的讲座深受欢迎,农业科技图书销路很好。问题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服务“三农”的意识还不够强,涉农的图书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赶不上农民的需求。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广东出版集团、金盾出版社、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等,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源源不断推出优秀出版物,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这种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的做法值得学习。
    或许有人问,农村有图书市场吗?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几家出版单位对农村图书市场的认识很有见地。这就是,给农民出版的图书,要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他们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提出给农民的图书“少讲为什么,多讲怎样做”,“少在装帧上花大钱,多在内容上做文章”。这些不仅反映了他们具有很强的服务“三农”意识,而且也很有市场眼光。对广大农民而言,什么是好书?就是让他们从中得到脱贫致富办法而又物美价廉的书。毕竟,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是广大农民最重要的需求。好而贵不行,美而无用也不行。有一套“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书系”,印制精良,内容丰富,有文有图,一看即懂。还有些图书封面装帧朴素,书价只有几元,一望即知这是专给农民写的书、编的书。这样的图书大有市场。
    或许有人问,涉农图书会不会赔钱。回答是不会的。图书毕竟是商品,出版单位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当然也要讲经济效益。中国农业出版社等服务“三农”的实践,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农村图书市场很广阔,农民图书消费潜力很大,只要经营得法,策划高明,适销对路,完全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农民需要更多更好更实惠的图书,出版单位需要开辟更多的市场,培育图书消费群体。只要我们找准契合点,农村图书消费市场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加强“三农”工作,加大支农力度,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开辟更多的途径。图书下乡,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村图书出版事业,愿更多的出版社像中国农业出版社等那样,为农民多出书,出好书,共同为服务“三农”作贡献。 

               《人民日报》 (2005年04月07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