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5年3月22日)
2004年,我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克服了"禽流感"疫情、严重干旱和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一、2004年全区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04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运行良好,粮食面积缩减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粮食产量因灾害严重而减产,甘蔗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其余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蔬菜、水果和畜禽产品成为推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4.5亿元, 比上年增长6.3%,增幅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增长9.0%。农业和牧业对农林牧渔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8%和40.2%。
(一) 种植业稳定增长,成为拉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区农业产值的增长,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3.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1.粮食生产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产量略有下降。2004年以来,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以及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扬,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区粮食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31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3%,其中,其中早稻面积972.3千公顷,减少1.3%,晚稻面积979.5千公顷,增长1.2%,玉米面积581.6千公顷,增长5.0%。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持续干旱、洪涝和"寒露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区粮食产量略有下降,总产量为1473.2万吨,比上年减产11.6万吨,减少0.78%,其中早稻产量581.4万吨,减少13万吨, 减少2.2%,晚稻产量504.9万吨,减少13.0万吨, 减少2.5%,玉米产量193.1万吨,增加14.2万吨,增长7.9%。分地区看,灾害影响分布广泛,大部分市县均有程度不同的减产,只有桂林市实现了早晚稻增产。
2、糖料蔗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受食糖市场价格的上扬推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是2003/2004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的提高,农民种蔗热情更是激发了。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达700.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糖料蔗面积的稳定和良种面积扩大,加上前期的较为有利的气象条件为糖料蔗生产稳定奠定了基础,但9月份以来的持续干旱, 影响了糖料蔗产量,全区产量4817.0万吨,比上年实际产量减少1.7%。
3.蔬菜、水果总产量保持增长,对农业的拉动明显。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召开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实施,各地大力推广安全、高效、优质和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优质品种面积继续扩大。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026.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9%,产量1936.9万吨,增长3.9%。水果生产由于荔枝、龙眼、香蕉、柑桔橙、柿子、芒果等大宗水果产量稳定增长,总产量达5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3.9%,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水果对农业的拉动明显,成为稳定农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4.木薯、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稳定增长。全区木薯面积250.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产量152.5万吨,增长9.1%。药材面积37.8千公顷,增长22.3%。茶叶产量为2.2万吨,增长4.8%。
(二)林业生产克服长期干旱影响,取得较大成效
2004年,全区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克服连续干旱的不利因素,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造林质量普遍好于往年。虽然造林面积有所减少,但八角、松脂以及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发展,拉动了林业的增长。2004年速生丰产林造林面积97.1千公顷,占全区造林总面积的56.9%,比上年增长10.9%。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林产品油茶籽、松脂、八角、玉桂等均明显增产,产量分别达11.5万吨、28.2万吨、6.2万吨和1.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5%、12.0%、19.7%和19.0%。林业产值为58.1亿元,增长3.4%
(三)规模养殖发展加快,推动水产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
近年来,生猪、家禽等畜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刺激了生产,尤其是规模养殖发展加快,有效促进了畜禽生产较快增长。2004年,全区肉猪出栏达3585.9万头,比上年增长7.9%;肉牛出栏169.6万头,增长12.7%;肉羊出栏223.9万只,增长11.5%;家禽出栏达5.7亿只,增长9.6%。全区肉类总产量383.0万吨,增长8.4%;蚕茧产量10.7万吨,增长22.9%,产值达14.5亿元,效益明显;牛奶产量4.8万吨,增长26.3%。畜牧业生产发展强劲,成为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的有利因素。全区牧业产值增长9.0%,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生猪、家禽依然是稳定畜牧业增长的主力,分别拉动牧业增长4.5和2.1个百分点;肉牛和蚕茧是近年来带动牧业增长的新生力量,与生猪、家禽构成了牧业的四大支柱。渔业生产也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我区加大优势水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强优良种苗繁育和推广,加大内陆特色水产品养殖带建设力度,优质苗种和内陆养殖比重提高。全区水产品总产量274.3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淡水产品比重由上年的36.2%提高到37.6%。水产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2004年农村经济发展特点
(一)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2004年各地继续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种的推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区优质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74.3%,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杂交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面积的70.7%,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产高糖优质糖蔗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4.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积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据统计,全区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500万亩。
(二)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优化。随着我区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部分农产品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
从生产布局看:甘蔗区域集中更加突出,2004年22个甘蔗主产县的糖料蔗种植面积达558.8千公顷,占全区的79.7%;其糖料蔗产量3954.3万吨,占全区的82.1%。桑蚕生产的区域布局也逐渐显露,主要集中在南宁、河池、来宾和柳州,四个市的蚕茧产量达9.0万吨,占全区总产量的83.6%。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以及畜牧业规模养殖也逐渐趋向区域化。2004年,我区糖料蔗、八角、松脂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荔枝、龙眼、香蕉、桑蚕茧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从收入分布看:优势产区的农民从优势产品得到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体现了农产品区域化带给农民的好处。据抽样调查,2004年,崇左市、来宾市农民出售甘蔗得到的人均收入为1152.8元和710.6元,分别占现金总收入的51.5%和36.5%;桂林市、钦州市农民出售水果得到的人均收入分别为365.5元和207.4元,均远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农民出售蚕茧得到的人均收入分别为113.4元、178.1元、74.4元,居全区14个市的前三位。
(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2004年年初以来,农产品价格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7月份粮食、肉类等大宗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全区粮食价格总体上涨25.7%,其中早、晚稻分别上涨38.2%和35.0%;肉猪价格上涨33.8%.据对全区1088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2004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人均出售粮食和肉猪多收入27.8和75.6元。
三、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近几年来,我区的农业生产,连续受到程度不同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危害。频繁的自然灾害,暴露出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的脆弱现状。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04年因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稻谷产量减产22万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二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据自治区城调队调查,2004年,我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相比上涨15.3%,化肥价格持续上扬,比上年上涨14.2%,从而使早籼稻每亩种植成本提高了24.5元,1-3季度农民化肥购买费用增长11.6%,直接影响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三是动物防疫形势严竣,周边国家疫情对我区威胁很大。2004年年初我区南宁市的隆安县和兴宁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对疫区及周边区域的禽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对全区禽业生产产生较大冲击,全区牧业生产蒙受较大损失。目前,我国周边国家多次爆发重大动物疫病、毗邻省份疫情较重等对我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动物防疫形势十分严峻。
四是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不利于农民增收。 2004年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我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低的现象依然较普遍。据抽样调查,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所在行业以从事手工操作为主且收入较低的制造业人数最多。全区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行业的制造业的占32.5%。
四、措施和建议
1.继续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面积有所增长,夯实农民增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一要转换粮食补贴方式,由目前实行的特惠制粮食补贴方式转变为普惠制,并由18个主产县扩大到全区范围内的种粮农民;二要扩大补贴形式,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资金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及农机补贴,改变只对销售粮食的补贴; 三要在2005年年初就迟早公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从而调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二是积极争取我区水稻生产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我区是全国重要的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3,其中早稻居第2位,晚稻居第3位,长期以来在保障全区粮食安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周边沿海省市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我区应积极争取列入为稻谷生产国家重点扶持省区。
2.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确保2005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各地应进一步落实对农资生产部门的各种优惠政策, 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扬,保证2005年春耕用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同时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出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继续认真落实"绿色通道"有关政策措施,确保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通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流通渠道,缓解了多年来大宗农产品丰收后出现卖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我区的农产品大部分销往省外,如不及时建立与外省连接的"绿色通道",仍不利于盘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有关部门应在新交通法旅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真正起到盘活鲜活农产品销售渠道,使农民长期受益。
4.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大力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继续实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通报发布制度,把疫病控制在源头,努力提高防疫水平和免疫效果,确保有疫不流行、发病不成灾。
5.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大部分企业里,一个技工的收入远远高于一般工人的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首要一条是提高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我区应根据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力培训,使外出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技能,以便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
6.及早做好抗旱准备。目前春旱较为明显,如旱情得不到缓解,将会影响2005年的春耕生产。各地要随时关注旱情,积极采取抗旱措施,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