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珠泼玉到拭土扬辉 广西生态能源新思路全国领先

  从撒珠泼玉到拭土扬辉,这是2005年至2010年我区农村生态能源工作的新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率全国之先,并标志着我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从数量推广阶段稳步转向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工作层面。2005年,农村沼气池建设被列入自治区政府“十件实事”;全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广西的新思路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广西农村生态能源工作近10年来屡创佳绩。1997年提出“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恭城模式及“152”示范工程;2001年提出“跳出能源抓能源”,确立了以北流、武鸣为代表的“农村生态家园”模式。两种模式均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全国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的典型和示范点。2001年以来我区农村沼气池新建数、入户率均居全国首位,新建数占全国新建总量近1/3。至2004年年底,全区沼气池总量达到245.5万座,入户率达28.8%,远远高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

在庞大的245.5万座沼气池的基数上,一些问题随之而来。池子建了不能用,用久了不好用,用坏了没法修,病池、闲池和低效率单一使用等问题将质量、管理、服务和挖掘综合效益等想法带入了飞速发展的我区农村能源工作的议题上。2004年11月,自治区政府及时对农村生态能源工作做出适当调整,明确提出,2005年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区农村生态能源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建管并重,质量优先,细化管理,完善服务,提升效益。

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黎梅松认为,“如果说沼气池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明珠,那么2005年之前的工作就是一个撒珠泼玉的过程,日子久了,珠光难免晦暗;将工作思路及时扭转到质量和管理上,就是要建一座成一座能用一座,让明珠保持熠熠生辉。从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符合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精神。”

思路调整后,2005年我区新建沼气池从原来的40万座控制在25万座(含国债项目),其中非贫困地区建设15万座,贫困地区的4069个贫困村建设10万座,同时创建8万户生态家园。2005年也是我区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投入最大的一年,估计可达2.4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非贫困地区建池补助从100元增加到200元,贫困地区每座沼气池补助600元。根据沼气池面对千家万户的情况,自治区能源办新春初始已组织了6个专家工作组,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对沼气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和评估,深入基层积极引导农民建立村级沼气协会或技术服务队。通过这支队伍实现沼气工的上岗培训,沼气炉具、配料和建池的质量将得到更大的保证。这支队伍还担负起维修与管理的责任,靠技术养活自己,最终就是实现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